text

中國今年吸收外資首次實現人民幣、美元累計指標“雙轉正”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消息,商務部16日發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實際使用外資7188.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2%(摺合1032.6億美元,同比增長2.5%)。這是我國今年以來實際使用外資首次實現人民幣、美元累計指標“雙轉正”。1至8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619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但以美元計算,爲890億美元,

text

解讀8月國民經濟:多指標增速年內首次轉正,積極變化在增多

根據國家統計局9月15日公佈的數據,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年內首次轉正,貨物出口累計增速年內首次轉正,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接近轉正,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月增速年內首次轉正。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8月份經濟運行出現了不少積極變化,從三季度當季情況來看,無論是工業生產還是服務業生產,當季來看都比二季度改善

text

日本放寬外國公司參與其下一代戰機F-X項目

防衛省表示,希望參與F-X項目的外國公司需要證明其的高技術水平,例如,包括隱身無人機在內的固定翼飛機技術,包括雷達、傳感器、電子戰設備、數據鏈設備在內的空基導彈系統,以及集成技術的系統

text

爲應對潛在對手的先進防空能力 美空軍測試多平臺聯合電子戰能力

據《軍事時報》網站8月8日報道,美國空軍結束了爲期兩天、耗資140萬美元的演習,此演習評估了F-35戰鬥機爲其它隱身偵察和轟炸機提供電子戰支援的能力。

text

31省份上半年GDP出爐 16省份正增長中西部省份佔13席

  近日,31省份今年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全部出爐,隨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各地經濟呈現穩步復甦態勢。上半年,6個省份經濟總量超過2萬億元,前三甲爲廣東、江蘇和山東,廣東以49234.2億元領跑。從經濟增速來看,16個省份實現正增長,中西部省份佔據13席,西藏以5.1%的增速位列全國第一。  經濟復甦離不開投資、消費和出口。進入二

text

上半年GDP十強排位出爐,這兩座城市亮了!變與不變有玄機

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十強的城市排位已經正式出爐,按順序排名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杭州、南京、天津。經歷了疫情這場“大考”,今年上半年的城市格局有了不小的變化。相較於去年,重慶“成功”與廣州位置互換,進入四強;此外,表現比較亮眼的還有南京,首次進入十強,並且超越天津,排名第九。同樣是接受“大考”,重慶和南京何

text

數字經濟早報(20.7.13)

1.人民日報評社交電商:部分平臺“走歪了路、念歪了經”需放眼長遠。u=2041282604,1274991547&fm=11&gp=0.jpg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有代表提出,社交電商平臺絕不是法外之地,要納入監管,要像打擊“老賴”一樣打擊製售假者,規範社交電商平臺迫在眉睫。又如,售後服務差、過度分享對用戶造成滋擾等,也飽受詬病,一些社交

text

鼓吹“撤離中國”?難撼中國市場地位

美國彭博社28日刊發題爲《特朗普力促“脫鉤”,美企卻嫌中國貨來得不夠快》的報道稱,當美國總統力勸美國企業放棄中國市場之際,許多企業家卻在擔心無法更快地獲得中國產品。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正是得益於與中國供應商的密切關係,一些美國零售商得以取得不錯的銷售業績。美媒這篇報道折射了白宮與美企之間在對華態度上存在的分歧,儘管美國政府對華實施一系列

text

亞太日報 | 孟晚舟引渡案延長至明年4月,外媒稱給中美加關係“火上澆油”

亞太日報編譯 黃爾據外媒報道,6月23日,華爲公司副董事長孟晚舟引渡案在溫哥華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高等法院再次開庭,經商定,審理日程被排到明年4月30日。而這一期限的延長可能會給中國、美國和加拿大關係 “火上澆油”。原本可以在今年10月結束聽證會,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而暫停。據悉,本次開庭當天,控辯雙方與法官除了共同商定了後續開庭日期和審

text

地方新基建施工圖漸明 二季度投資增速將反彈

地方版的新基建相關建設方案正在加速落地。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14日,全國累計有十余個省份或地區出臺相關方案計劃。業內人士表示,政策引導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行業發展環境。但不同地區的基礎不同,結合自身條件循序漸進是最優選。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持續發力,為基建投資項目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二季度投資增速將明顯反彈,相關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在下半年將會體現的更明顯。 地方新基建 新政密集

text

“製造業外遷”傳言再起,多部委集中表態透露重磅信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美日企業撤離中國”的傳言幾番引起各界關注,繼而引發了市場上關於製造業外遷、產業鏈轉移的討論。近一週以來,國家發改委、國資委、財政部等分別對上述言論作出了表態和迴應。超大的市場規模是確保全球產業鏈留在中國的決定性因素,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完備的基礎設施爲中國發展全球產業鏈留足了底氣。專家建議,要提升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和

text

超30萬不補、續航300公里起……新能源車補新政定了

 新能源車補貼新政定了!超30萬元不補,續航三百公里起  純電乘用車續航補貼調整爲300公里起步,2020年至2022年補貼逐級遞減平穩退坡,燃料電池發展採取“以獎代補”……4月23日,財政部等四部委發佈《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下稱“新政”)。  業內人士認爲,這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是極大的利好消息。新能源汽

text

“新基建”範圍被“圈定” 智慧城市建設駛上“高速路”

國家發改委首次“圈定”新基建範圍。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目前來看,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內容。從融合基礎設施看,助推轉型升級的作用日益凸顯,智慧城市建設路徑更加清晰,信息技術積極賦能城市精細化管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

text

中國在全球產業鏈的重要地位不會改變

近日,“美國要求企業撤離在華工廠,美國政府承擔100%的搬遷費用”的消息在網絡惡意傳播,引發了一些人對疫情發生以來“外資撤離中國”的擔憂。但事實上,只要細究這則消息就會發現,由此產生“外資將撤離中國”的過分憂慮大可不必。這條在許多自媒體口中言之鑿鑿的新聞,實際上是對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任庫德羅在一檔節目中個人看法的誇大。庫德羅的原話並

text

數字經濟早報(3.30)

1.人民日報:“共享用工”,未來可期。工用.jpg掌勺的做起了生鮮分揀,房地產銷售送起了快遞,酒店領班成爲日化廠工人……疫情期間,不少勞動者來了一次“跨界”嘗試,讓“共享員工”成爲網絡熱詞。“共享用工”這一“權宜之計”能否成爲“長久之策”,引發熱議。客觀來看,疫情結束後,一對一借調員工很難同時滿足合作雙方的用工需求。但正如一些業內人士

text

37行業跌了,4個逆襲…前兩月工業企業利潤數據全解讀

微信圖片_20200328111744.png新冠肺炎疫情對工業企業造成多大沖擊?3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38.3%,達4107億元。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465.4億元,同比下降32.9%;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158.8億元,下降33.6%;外商及港澳臺商投

text

新基建爭議中存共識:不作短期刺激工具,推動產業“軟轉型”

隨着逆週期政策不斷加碼,“新基建”近期在高層會議中頻繁被提及,並在資本市場上反應劇烈。圍繞新基建,大批學者專家、市場人士紛紛各抒己見。一些觀點認爲,新基建是穩投資、擴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也是促升級、優結構、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環節;另一些觀點則認爲,新基建的總量並不大,其本身的性質也不適合作爲經濟刺激的手段,因而對經濟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