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補貼新政定了!超30萬元不補,續航三百公里起
純電乘用車續航補貼調整爲300公里起步,2020年至2022年補貼逐級遞減平穩退坡,燃料電池發展採取“以獎代補”……4月23日,財政部等四部委發佈《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下稱“新政”)。
業內人士認爲,這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是極大的利好消息。新能源汽車企業應抓住這個重要的時間窗口期,增強自主品牌核心競爭力。
** 續航補貼300公里起步**
最新發布的新政體現了平緩補貼退坡力度和節奏。從補貼的標準看,從2020年至2022年呈現逐年遞減。新政指出,綜合技術進步、規模效應等因素,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平緩補貼退坡力度和節奏,原則上2020-2022年補貼標準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30%。
對於這一退坡節奏,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認爲,“退坡步伐很平穩,超出我們的想象。在特殊時期,汽車產業面臨極大困難情況下,我覺得政府下決心實屬不易,給予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極大的信心和支持。”
新京報記者查閱2020年補貼標準瞭解到,在純電動乘用車補貼方面,提升了對續航里程的要求。2019年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中規定,純電動乘用車工況法續航里程不低於250公里,新政則將此調整爲不低於300公里。具體來看,新政提出,純電動乘用車工況法續航里程大於等於300、不低於400公里補貼1.62萬元,續航里程大於等於400公里補貼2.25萬元。插電混動乘用車(含增程式)續航里程大於等於50公里補貼0.85萬元。
對於續航里程的上調,業內人士表示,體現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續航里程方面技術的不斷調整,續航里程達到300公里對於企業來說已不是高技術門檻。
此外,爲加快公共交通等領域汽車電動化,城市公交、道路客運、出租(含網約車)、環衛、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民航機場以及黨政機關公務領域符合要求的車輛,2020年補貼標準不退坡,2021-2022年補貼標準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原則上每年補貼規模上限約200萬輛。
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特斯拉蔚來或將受影響
新政指出,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30萬元),爲鼓勵“換電”新型商業模式發展,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換電模式”車輛不受此規定影響。
“換電”模式爲何不受此規定影響。付於武認爲,支持“換電”模式發展,將有利於這條技術路線的發展,也體現了對自主品牌發展“換電”模式,開展多元技術路線的支持。
新京報記者瞭解到,多家自主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都已開展換電模式。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在今年北京“兩會”上表示,“現在新增的出租車,都是純電的,也都是換電模式,今年換電模式的推廣力度會更大。” 此外,售價超過30萬元的蔚來也於去年啓動“換電”模式,蔚來也將仍享受補貼。
值得關注的是,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30萬元)。補貼前起售價爲32.38萬元的特斯拉來說,消費者購買還能不能享受補貼?據悉,新政將從2020年4月23日起實施,不過,2020年4月23日至2020年7月22日爲過渡期。過渡期期間,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但不符合2020年技術指標要求的銷售上牌車輛,按照2019年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對應標準的0.5倍補貼。這意味着,對於符合2019年補貼標準的特斯拉或將會按照過渡期期間的補貼標準,但補貼標準有可能會降低。
新政還提出,支持“車電分離”等新型商業模式發展,鼓勵企業進一步提升整車安全性、可靠性,研發生產具有先進底層操作系統、電子電氣系統架構和智能化網聯化特徵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 “以獎代補”支持燃料電池發展**
新政提出,將當前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調整爲選擇有基礎、有積極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區域,重點圍繞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開展示範,中央財政將採取“以獎代補”方式對示範城市給予獎勵。
“新政將對推進燃料電池的發展更有力度。”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長聘教授裴普成認爲,中央財政將採取“以獎代補”方式對示範城市給予獎勵,是對關鍵技術突破與創新的鼓勵。採取獎勵的方式,需要對技術的先進性、創新性、自主知識產權等進行評價,總的來說,將會促進和提升中國在燃料電池領域的創新能力。
同時,推動示範城市先行先試,裴普成認爲也是一種有益探索。“讓更有條件和基礎的城市優先發展,避免衆多項目一窩蜂地盲目上馬,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
新政還提出,爭取通過4年左右時間,建立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形成佈局合理、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新政提到,地方新能源汽車推廣牽頭部門應會同其他相關部門強化管理,要把補貼覈查結果同步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對未按要求審覈公示的上報資料不予受理。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