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彭博社28日刊發題爲《特朗普力促“脫鉤”,美企卻嫌中國貨來得不夠快》的報道稱,當美國總統力勸美國企業放棄中國市場之際,許多企業家卻在擔心無法更快地獲得中國產品。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正是得益於與中國供應商的密切關係,一些美國零售商得以取得不錯的銷售業績。美媒這篇報道折射了白宮與美企之間在對華態度上存在的分歧,儘管美國政府對華實施一系列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不少美國政客唆使美企“撤離中國”,然而衆多美國企業並不買賬。
早在4月初,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拉里·庫德洛就公開呼籲美國企業撤離中國,並表示在疫情後期,將會採取措施改變美國對中國過度依賴的關係。路透社、彭博社等諸多西方主流媒體對這一言論進行了報道,引發海內外輿論關切。
不過,大多數在華美國企業並沒有因此產生撤離中國的計劃,相反,在疫情期間,不少包括美企在內的跨國公司看好中國市場,而不斷加快在華佈局:國際石化巨頭埃克森美孚廣東惠州乙烯項目於4月開工,項目總投資約100億美元,成爲美國企業在華獨資建設的首個重大石化項目;美國零售巨頭Costco宣佈將在上海開設中國大陸第二家門店……一批有戰略眼光的大型美國跨國公司,用實際行動向中國市場投出信任票。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刁大明指出,自此前美國政府單方面挑起貿易摩擦之後,存在個別美國企業在一定程度上秉持樂見其成的態度,希望通過白宮對於中國的施壓爲自身換取更大的利益空間。但是隨着貿易摩擦逐漸升級,這些美國企業的自身利益沒有得到有效保護,反而還可能有損其在中國的利益,因此便更多地迴歸到一個比較理性的狀態。
對美企來說,經濟全球化之下,中國勞動力優勢與區位優勢依然顯著。儘管現在中國的人力成本有所提高,但因中高端高技術勞動人口增長較快,就其日益提升的研發和創新能力來說,仍然是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從中獲益的美國企業不願放棄與中國市場這塊蛋糕。5月19日,霍尼韋爾新興市場中國總部總部落戶光谷,霍尼韋爾中國區總裁張宇峯表示,武漢是中國中部地區中心城市,區位優勢明顯,同時也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研基地,可以更好地輻射廣闊的中國中西部市場並滿足其市場需求。
對美企來說,面對疫情衝擊,中國經濟復甦動力與市場消費潛力也將帶來更多機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日前表示,由於美國疫情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美國經濟復甦的前景仍存在重大問題。在美國經濟前景面臨“極端不確定性”之際,中國經濟的強勁韌性及不斷提升的開放力度,爲美企儘快走出疫情影響“打開一扇窗”。德國之聲電臺直言,沒有哪家美企願意放棄中國市場以及14億潛在客戶。《華盛頓郵報》則指出,“離開中國完全不是一個選項”,因爲中國內地已經稱爲汽車、電影和計算機等行業的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美國歐亞評論網則喊話美政府:“華盛頓現在必須接受現實。與一個美企大量投資的國家進行所謂的貿易戰,是毫無意義的”。
其實,面對個別國家借疫情鼓吹經濟“脫鉤”、轉移或切斷產業鏈等現象,中國有“不畏浮雲遮望眼”的發展動力,更有“風雨不動安如山”的政策定力。
隨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國經濟社會秩序正有序恢復,作爲“世界工廠”保持高效運轉,爲世界經濟恢復發展注入動力。全球知名研究機構榮鼎諮詢和國際律師事務所貝克麥堅時最新數據顯示,外資對華投資興趣正在上升,2020年前5個月,外商對華投資超過中國對外投資;2020年1至5月,外資對中國的併購總額達90億美元,這是10年來首次在交易數量和交易額方面均超過中國對外併購交易活動。
同時,面對經濟全球化遭遇的逆風和回頭浪,中國也用實際政策與行動表明了立場:一是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中國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二是近日公佈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彰顯中國探索和推進更高水平開放的戰略選擇。三是繼續籌辦第三屆進博會,體現了中國推動經濟全球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立場。
2019年,中國爲全球貢獻了33%的經濟增長,然而美國只貢獻了11%,20年間縮小了一半;今年,疫情衝擊下歐美多國正在艱難重啓經濟,而中國市場率先熱鬧起來,一定程度成爲世界經濟復甦的測度表。由此,儘管與企業家有不同邏輯考量,但白宮政客們並沒有從企業主體的切實利益出發,這一與後者意願背道而馳的想法,已被事實證明是不切實際的。某些政治因素的干擾無法從根本上左右美國企業的選擇,那些自顧自的“吆喝”和教唆註定是徒勞。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