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日報:“共享用工”,未來可期。
掌勺的做起了生鮮分揀,房地產銷售送起了快遞,酒店領班成爲日化廠工人……疫情期間,不少勞動者來了一次“跨界”嘗試,讓“共享員工”成爲網絡熱詞。
“共享用工”這一“權宜之計”能否成爲“長久之策”,引發熱議。客觀來看,疫情結束後,一對一借調員工很難同時滿足合作雙方的用工需求。但正如一些業內人士所說,“共享用工”從廣義上說就是一個人爲多家單位服務。針對勞動力短缺問題以及企業非必要崗位、階段性人才需求,“共享員工”仍然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對於具備跨行業工作能力的勞動者,不妨給予更大的空間,使他們能夠更加彈性地安排工作、創造更多財富。
推動“共享用工”模式行穩致遠,需要及時解決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以“共享用工”涉及的法律問題爲例,相關部門已明確,原用人單位與“共享員工”的勞動關係不變更,並應保障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社會保險等權益。但針對員工給企業造成損失誰賠付、出現工傷誰負責等潛在爭議,以及員工、原單位與合作單位之間的權責利關係,仍有待從制度層面予以釐清,讓“共享用工”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健康發展。
2.工信部:截至3月26日 我國5G手機出貨量超2600萬部。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今天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目前,鋼鐵、電子行業復崗率均超過90%,紡織、機械、輕工等在70-90%之間。在高新技術上,智能手錶、智能手環等消費升級類產品以及半導體分立器件等高技術產品產量增速保持逆勢增長。截至3月26日,我國5G手機產品類型76款,累計出貨量超過2600萬部,其中2020年出貨量1300餘萬部。
3.海淘、外貿行業加快轉型升級 跨境電商主動化危爲機。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多國在出入境、物流、海關監管等方面監管趨嚴,跨境電商行業迎來大考。同時,當人們“宅”在家裏,消費需求進一步釋放,進口消費走向更加常態化。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廣東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同比增長33.4%。今年2月,天貓國際、京東國際、考拉海購等進口跨境電商平臺訂單大增。
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幫扶政策,降低企業負擔、促進復工復產。海關加快清關、檢驗速度,商務部出臺支持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等舉措,對促進跨境電商長遠發展提供支撐。疫情之下,跨境電商能否化疫情之“危”爲發展之“機”?
4.浙江嘉興發放2億元電子消費券提振經濟。
江省嘉興市政府3月29日晚宣佈,爲進一步促進消費,加快經濟全面復甦,向市民發放總值2億元電子消費券,其中1.5億元可通過微信支付抵扣,可用於美食、旅遊、健身、書店、智慧生活以及汽車等指定商家。
據瞭解,申領活動將從3月底持續至4月底,共進行6輪申領。首輪投放30萬份消費券。全體在嘉人員都可通過指定微信公衆號進行申領。
5.美政府使用iPhone等手機隱私位置數據,監控新冠病毒期間人員流動。
據外媒報道,美國政府官員正在使用來自移動廣告行業的手機位置數據(而非運營商本身的數據)來跟蹤美國人在冠狀病毒爆發期間的活動,CDC和和地方政府已經收到了有關地區人員的手機數據。
該報道稱,其目標是建立一個政府門戶網站,其中包含來自全國約500個城市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幫助確定人們遵守居家隔離的情況。比如,研究人員發現大量人聚集在紐約市的一個公園,並通知了地方當局。
編輯 數字經濟智庫助理研究員 宋恆宇/亞太日報 鍾倩
(來源:數字經濟智庫、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