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觀察 | 在緬甸中資企業遭打砸,事件背後西方黑手若隱若現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評論員 江東流

自當地時間3月14日下午開始,截至15日中午,發生在緬甸仰光萊達雅工業區發生多家中資工廠遭不法分子打砸事件共造成32家中資工廠受損,兩名中國員工受傷,無人死亡。據不完全統計,財產損失2.4億人民幣。

事件的發生讓人心痛和氣憤,但並不讓人意外,筆者2月6日在《亞太日報》公開發表的文章中,就以《緬甸“政變”考驗相關各國政治智慧》爲題提出,中方的企業和人員的安全和利益保障將成爲中國面臨的挑戰。

事件發生的表面原因很顯然:軍方通過武力的方式改變國家政權,引發了其在國內和國際上的對立方的極大憤怒,雙方由對立轉爲敵對。在緬甸國內矛盾迅速激化的情況下,敵對雙方,都會採取零和的方式進行鬥爭,社會動盪、暴力盛行乃至內戰都是可以預見的。面對軍方的武力彈壓,其敵對者也使用暴力,不僅是報復,更是希望通過打亂社會、經濟以彰顯軍方控制政權的非法性和不正當性,在這種情況下,中方企業和人員便不幸成爲暴力指向的目標。

1b0d363c-fdda-45d1-a945-512841a97333.jpeg

至於爲什麼中資企業會成爲目標,筆者認爲原因也並不複雜,一是想在中國和緬軍方之間製造矛盾的,二是要挑撥中國和昂山素季及民盟的關係,三是想逼着中國要有所動作,從而將中國拉進亂局。近幾日有國內學者也提出,在緬中國企業和中國人“不接地氣”,沒能贏得當地民心,積累了矛盾和不滿,間接導致這次暴力事件,這種每逢危機先替別人倒打自家一耙的做法着實讓人無語。試問,在一個政治高度對立,民心被各種勢力分割成碎片的社會裏,中資企業要如何才能贏得連當地政府都無法贏得的民心?

對於此次事件的成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需要強調,那就是西方反華勢力的極端化、暴力化傾向。

暴力反華,這在過去在一些國家也出現過,如印尼、越南以及韓國,西方國家反華勢力較少介入,也極少見哪個組織和個人去鼓吹暴力反華,但在此次在緬甸發生的事件中,西方反華勢力表現出的極端化和暴力化傾向卻非常突出。據媒體披露,設在英國的“緬甸人權網絡”(BHRN)在事件發生前就宣稱“有一個平民被殺,一家中國工廠就會化爲灰燼”。事件發生後,美國彭博社的記者居然說,“緬甸的抗議者自然覺得破壞當地的中國企業是他們的內政”。英國《衛報》的國際新聞編輯SimonTisdall也在支持這種危害中國公民和企業安全的做法,對此,中國媒體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在鼓動當地的極端勢力把中國公民和企業當人質!

如果再往前追溯,我們會發現,西方反華勢力的極端化和暴力化傾向苗頭在較早前就已經出現了,並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後期進一步顯現出來。西方反華勢力不斷拋出一個個情緒化的,甚至是極端化的觀點和論調,已經到了幾近瘋狂的地步。如2019年5月23日,美國參議員盧比奧向國會提交了一份關於南海制裁的議案。該議案建議對參與南海島礁建設的有關中國公司和個人實施制裁。不僅在語言上,西方反華勢力的極端化和暴力化在行動上也有明顯的表現,如2019年開始在香港發生的動亂中,相關國家與一些NGO相互勾結,對暴亂分子進行資助、指導甚至直接參與,致使香港一時間暴力盛行,暗無天日。

緬甸這次發生的事,是西方反華勢力反華極端化和暴力化的延續。打砸中資企業的事件,雖然是發生在緬甸,也確實跟緬甸的局勢有關,但也可以視作西方反華勢力的獨立的行爲,只不過是結合了緬甸現在的形勢而已,所以我們不能因爲是在緬甸發生的事,就把它看成是僅僅中緬之間的危機,更不能找原因找到無辜受害的中國企業和中國人身上。

對此次事件,中方該如何處置?

首先現在要保持冷靜。現在有輿論說要嚴懲肇事者。肇事者必須要受到嚴懲,但這是以後的事。當前緬局勢緊張而複雜,不排除極端化反華勢力藉機再次針對中國採取行動的可能性,保障在緬中資企業和中國公民的安全是第一要務現,除了政府加強對中資企業、中資人員安全保護外,中方企業應該做好完備的安保的方案,相互協作方案,以及撤離方案。

第二,可以藉此機會,加大一些外交斡旋。在尊重緬甸國家主權和獨立的前提下,我們儘可能促和,儘量不給反華勢力可趁之機。

第三,要考慮對反華勢力的極端化、暴力化進行有力的回擊。待緬甸局勢穩定後,要嚴厲追究直接肇事者和幕後操縱者的政治責任和法律責任。同時,在一些西方勢力反華歇斯底里的背景下,要研究這些勢力利用發展中國家政治、社會矛盾針對中國實施暴力甚至恐怖攻擊、襲擊的可能性及應對措施,防患於未然。


作者:江東流,亞太智庫高級研究員、察哈爾學會研究員、廣西東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808904c2978140dba05950c77b89351a.jpg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爲國際問題專家及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研究和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