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莫迪桌前標牌換了,到底是多大事

APD NEWS

text

亞太日報 暮又

近日,“印度改國名”引發國際社會持續關注。

據CNN報道,印度總理莫迪在二十國集團峯會上使用的是“婆羅多”(或“巴拉特”)標牌。這立即引發了一場政治爭吵和公衆對這個國家應該被稱爲什麼、歷史和殖民遺產的辯論。

此次是印度首次舉辦G20峯會,莫迪在執政近十年後,旨在提升新德里的全球影響力,在此期間,他的形象一直是“致力於擺脫殖民歷史的領導人”,曾多次強調需要“將我們自己從奴役心態中解放出來”。莫迪的人民黨認爲“印度”這個名字是該國殖民歷史的殘餘,“婆羅多”也就是“印度”的印地語單詞,可以互換使用。

然而在世界各地,印度是最常用的名字。

自發出 G20 邀請以來,反對派指責莫迪政府計劃將國名改爲“婆羅多”。反對派警告印度人民黨不要廢除印度這個名字。印度國大黨議員沙希·塔魯爾稱應該繼續使用“印度”,而不是放棄對一個充滿歷史的名字、一個全世界都認可的名字。

印度1.png

對於這場“國名之爭”,西南政法大學特聘教授、原駐南亞國家武官、亞太日報特約評論員成錫忠說,印度改國名爲“婆羅多”,其實不是什麼新聞,本來在印度共和國憲法印地語版本里,國名用的就是“婆羅多”,而非“印度”。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峯會上,印度總統德勞帕迪·穆爾穆的晚宴請帖用的也是“婆羅多”,印度總理莫迪面前的桌籤用的也是“婆羅多”。

在印度,印地語爲國語,英語爲官方語言,在國語印地語的所有官方文件裏,用的都是“婆羅多”,在官方語言英語的所有官方文件裏,用的都是“印度”,現在通過修改憲法,在官方語言英語的所有官方文件裏也用“婆羅多”,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作爲一個具有5000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印度被英國殖民統治長達190年,“印度”這個國名是殖民主義者強加給印度人民的,現在普通民衆都非常厭惡“印度”這個國名,因此莫迪政府準備通過修改憲法把這個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的名字還原爲“婆羅多”,是爲了順應民心民意。

“婆羅多”是梵語詞彙,意思是“承載、攜帶”,實意爲“尋找光明與知識的人”。“婆羅多”、“Bharata”或“Bharatvarsha”詞根可追溯到印度古代文獻《薄伽梵往世書》和史詩《摩訶婆羅多》,《薄伽梵往世書》將“Bharata”描述爲“南方海洋和北方雪域”之間的土地。梵語“婆羅多”可以音譯爲“巴拉特”,也可以音譯爲“婆羅多”,“婆羅多”更接近印地語發音。鑑於執政的印度人民黨在議會的席位有優勢,國名更改的可能性比較大。

成錫忠最後說,獨立以來,印度社會有很強的勢力一直主張消除英國殖民統治痕跡。莫迪執政以來,更是不斷呼籲“擺脫一切奴隸制痕跡”。但是,消除殖民統治痕跡的進程可能會持續加劇這個國家的印度教極端民族主義情緒,進一步激化印度與鄰國以及印度國內印度教徒與穆斯林和其他少數民族之間本已劍拔弩張的矛盾,從而使這個國家乃至整個南亞次大陸社會更加動亂。

(來源:亞太日報 APD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