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美國國務卿和國防部長訪問印度之後,美方公開的記錄稿稱,印度防長向美國提到“來自北方的魯莽侵略”。美方本意是藉此來拉進美國與印度的關係,坐實美國與印度所面臨的所謂共同威脅。但印度方面卻急了,堅決聲稱沒有說過這句話。其實,印度防長講沒講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態度。印方的反應,主要是基於兩個顧慮:
一是在國內,印方顧忌民意和領導人的強人形象。印度一方面對中國進行抗議,另一方面又稱自己的領土沒有被中國佔領,印度政府在維護國家領土主權方面是有效的。如果印方認可了美方的說法,等於承認印度政府在維護國家完整方面是不力的。這對印度領導人的強人形象,對執政黨的強勢形象,都是非常不利的。二是在國際上,印方要維護自己的大國形象。傳統上,印度就是一個外交獨立的大國,從來不願意依附於任何國家——無論是當年的蘇聯,還是現在的美國。如果不反駁美方的說法,印度就等於承認自己在向美國求助,等於承認自己將在國家安全議題上依賴美國。願意當美國的小夥伴。這不是印度所要表現出的大國形象。所以,無論說過還是沒有說過,印度都要說沒有說過。美方單方面發佈這一說法,要麼是有意誤導輿論,要麼是不理解、不體諒印度的利益和顧慮。
作爲一個地區外國家,美國在亞太地區長期的政策就是“勢力均衡、分而治之”。無論是此前的英國、法國等歐洲列強,還是後來者美國,在這一點上都是一樣的。具體來說,就是在亞太地區、尤其是在東亞地區,不能出現任何形式的一體化。當年,日本要建立一個以自己爲中心的東亞秩序,要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美國就來打壓日本。現在,中國崛起以後,積極推動中日韓自貿區建議,推動中國與東盟的合作,推動RCEP倡議,並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美國就來打壓中國。在意識到東亞地區的戰略規劃難以圍堵中國以後,美國就擴大戰略防線,把亞太轉型爲印太,試圖把印度等國也拉入圍堵中國的防線之中。美國既想壯大美國的同盟和準同盟體系,又想拉長、拉遠中國的戰略防線,增加中國的國力負擔。
因此,破壞中國與主要鄰國的關係,是美國對華政策的一個重要支柱和目標。早在上世紀50年代時,美國就曾積極煽動印度國內的反華情緒。當時,美國一方面向印度提供援助,幫助印度增強國力。另一方面,美國又努力讓印度領導人相信,中國是一個紙老虎。只要印度主動挑戰中國,陷入經濟困難的中國肯定會退讓,印度將獲得重大國家利益。在此情況下,印度積極推動前進政策,並最終招致“意料之外的來自中國的攻擊”。1962年邊界武裝衝突以後,中印對雙方的戰略誤判基本消除,並以此爲基礎建立了一個雖不太友善但基本穩定的中印關係,其核心是把中印關係的推進與兩國邊界爭端的解決相互隔離,實行一種平行策略。在這一背景下,中印兩國的經貿關係迅速發展,在國際舞臺的合作不斷增加。中印關係一度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局面。
但是現在,國際形勢的變遷以及印度國內政治環境的變化,改變了印度傳統的對華政策。一方面,印度認爲當前國際環境就像上世紀50年代一樣,對印度非常有利,是印度大國崛起的一個重要契機。另一方面,印度國內的宗教民族主義情緒上升,大國夢成爲印度新的對外政策目標。在此情況下,印度一方面對中國步步緊逼,試圖通過不斷的騷擾來增加中國的無力感和挫敗感,最終迫使中國同意以印度的標準儘快解決邊界爭端。另一方面,印度重新把邊界爭端與其他領域的中印關係進行掛鉤。邊界爭端事件發生以後,印度在國內迅速出手,打擊中國在印的投資,約束中國在印企業的活動自由和空間。這種做法,基本上把中印關係之間的互動邏輯,推回到上世紀80年代拉吉夫·甘地訪問中國之前的狀態。這是非常危險的。中國和印度,是對亞洲的未來和人類的前途負有特殊責任的兩個國家。中印關係的獨立性、穩定性和自主性,對兩國都非常重要。畢竟,可以選擇的是盟友,不能選擇的是鄰居。中印兩國是鄰國,也都是大國。一個良好的中印關係,對於中國和印度的經濟發展和大國崛起,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中印之間應建立更多、更高級別、更廣泛的對話和交流機制,儘可能地消除戰略誤解,尋找更多的利益共同點。這纔是對兩國人民負責任的態度。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