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續規模破千億 家族信託需求井噴

亞太日報

text

伴隨着高淨值人羣數量和資產規模的攀升,資金安全和財富傳承已成爲很多人最爲關注的話題之一,相關需求也呈現出增長井噴態勢,作爲財富傳承工具的家族信託由此迎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財富管理行業,特別是信託公司,普遍將家族信託業務作爲當前戰略轉型的一項重點佈局。根據中信登系統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家族信託存續規模已突破1000億元大關。

細分產品市場

個性化創新“定製”

隨着部分高淨值人羣的事業逐步進入巔峯期和穩定期,財富傳承的需求開始集中顯現。而依據不同的需求,各家信託公司也不斷嘗試推出諸如類遺囑信託、現金+保單類創新產品等業務,個性化定製家族信託產品。

據瞭解,五礦信託家族辦公室近期設立的一款產品,創新性落地了類似遺囑信託的家族信託項目。據介紹,委託人錢先生(化名)經營企業多年,但由於身患不治之症,希望設立信託,定向預留資金給兒女,爲孩子的將來做好安排。據五礦信託家族辦公室高級信託經理李倩介紹,考慮到配偶缺乏專業投資能力,可能因管理不善以及諸如再婚等綜合因素導致財產受到損失,該信託最終採用了“比例+順位”的模式,充分發揮協同機制,在做好風險防控的基礎上以最大限度滿足委託人定向傳承的訴求。

據介紹,雖然我國信託法第十三條指出“設立遺囑信託,應當遵守繼承法關於遺囑的規定”,但在實踐中,由於通過遺囑來辦理財產過戶到信託存在很大不確定性,並且在委託人去世時,遺囑內財產是否按遺產處理均存在一定的爭議。因此,目前國內還沒有真正落地的遺囑信託。目前國內家族信託均是生前信託,即客戶生前將財產交付給信託,並約定好傳承分配安排。

“該項目的創新性體現在定製化的爲委託人設計類似遺囑信託的家族信託,同時附有複雜的信託分配方案,是類似遺囑與信託的結合體。”據李倩介紹,由於交付資產在客戶生前完成,同時委託人在遺囑中明確家族信託的存在,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信託公司與遺產繼承人的糾紛。

通過科學、合理的財富管理規劃與資產配置,完成財富的順利傳承,可以防範可能導致財富損失的各種風險。面對財富的保護、分配與傳承,家族信託作爲基石管理工具,具有其他法律工具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自然會在各類財富管理工具中脫穎而出。近期,“資金信託新規”的推出,首次明確並定義家族信託、慈善信託等爲服務信託業務,不受資金信託規定的影響。五礦信託家族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也正在秉承新規的思路,積極挖掘客戶需求,爭取將類遺囑信託與養老信託、子女教育信託等創新結合,提供更多樣化的服務。”

“保險+信託”模式興起

家族信託資產多元化

當前家族信託的受託財產已經從單一的現金類財產演變成以現金爲主,兼有保單、股權、股票、不動產、藝術品等多品類財產。除了類遺囑信託產品的創新,針對高淨值人羣的“保險+信託”的財富管理模式也在逐漸興起。

此前,長安信託與民生銀行、招商信諾、泰康人壽聯合推出了對接多家保險公司、多類型保險產品及現金資產的保險金家族信託。該模式突破了原有以一家保險公司爲主導的保險金信託模式,將客戶的資金和多家保險公司多種類型的保單放在一個家族信託賬戶中進行管理,方便了客戶的財富規劃與傳承。平安信託也通過資金生態圈系統,實現了支持全品類保單以及“保單+現金”等創新模式以及可供選擇的優質產品投配。

今年4月,五礦信託家族辦公室首個“現金+保險”單類家族信託項目落地,聯手恆大人壽再度實現了創新突破。在傳統交付資產爲現金類財產及信託產品受益權類家族信託的基礎上,創新性落地了以資金及保單同時作爲交付資產的家族信託項目。“我們創新增加了家族信託交付資產的多樣性。在此項目之前,家族辦公室所成立家族信託的交付資產均爲資金、信託產品受益權或兩者之混合。而在本項目中,交付資產爲恆大人壽某養老年金保險請求權以及現金。這成爲家族信託資產多元化的開端。” 據李倩介紹,截至目前,五礦信託家族辦公室已與泰康人壽、恆大人壽、信美人壽、信泰人壽、德華安顧等多家保險公司建立起業務合作關係。在現有較爲順暢的合作模式下,公司保險金信託業務有望實現一定規模的增長。

業內人士指出,從客戶需求端而言,保險是超高淨值客戶資產配置中最常見的大類資產之一。家族信託作爲家族財富傳承的最佳工具,將保單納入家族信託無疑是超高淨值客戶的迫切需求之一。從資金端而言,探索保單爲家族信託可交付資產有助於沉澱更多的客戶資金在家族信託。以年金險保單爲例,既可以在較長時期內穩定增加家族信託的規模(生存年金),又可以在未來某時點大幅增加家族信託的規模(身故保險金)。另外,對於有家族信託需求的客戶,如果可交付現金及信託產品資產規模不足1000萬元,可以通過“現金+保單”的方式來達到家族信託設立門檻,儘管保單價值通常需要較長時間轉化爲現金類資產,但這一模式有助於家族信託資金管理規模的持續穩定與增長。

創新與監管並行

信託行業開闢新藍海

近年來,強監管措施不斷出臺,在淨化市場環境的同時,也給信託行業傳統業務發展帶來一定挑戰,倒逼信託行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而順應財富管理需求的家族信託正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招行與貝恩資本共同發佈的《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18年,可投資資產在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中國高淨值人羣數量達到197萬人,2016年至2018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爲12%;共持有可投資資產61萬億元。而以福布斯富豪百人榜中的企業爲樣本來分析國內家業治理現狀,正在或已經完成傳承的家族企業佔比不足40%。

目前,國內參與家族信託業務的主要機構有商業銀行、信託公司、獨立財富管理和律師事務所等。參與的信託公司機構數量由2013年的6家增加到2018年的36家;商業銀行機構數量由2013年的3家增加到2018年的15家。記者瞭解到,即使部分信託公司當前尚未設立專業部門,但也都開始着手近景規劃。據中國社科院金融所財富管理研究中心預測,按照家族信託市場目前的發展勢頭,預計到2020年底,國內68家信託公司都將開啓家族信託業務。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增武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對於信託公司而言,家族信託讓信託公司找到了監管全覆蓋後更加健康的發展方向,通過對超高淨值客戶全方位的財富和資產管理,獲取智力資本爲基礎的固定收益,是信託行業開闢的真正藍海市場。目前,在主體框架確定、細則尚待完善的情況下,家族信託服務擁有更多的創新發展空間,機構的創新實踐和經驗總結也將推動行業監管的進一步完善。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