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將組織建立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機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以及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以規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
第一財經記者今天(5日)從生態環境部瞭解到,根據《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下稱《辦法》),生態環境部將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組織開展全國碳排放權集中統一交易。《辦法》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中國的碳市場建設不僅是中國社會關注,國際上也非常關注,是落實二氧化碳新達峯目標和碳中和願景的重要抓手。”2020年10月28日,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介紹,截至2020年8月,我國碳排放交易試點省市碳市場共覆蓋鋼鐵、電力、水泥等20多個行業,接近3000家企業,累計成交量超過4億噸,累計成交額超過90億元。
全國碳市場啓動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辦法》適用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包括碳排放配額分配和清繳,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與覈查等活動,以及對上述活動的監督管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的溫室氣體種類和行業範圍,由生態環境部擬訂,按程序報批後實施,並向社會公開。
根據《辦法》,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機構通過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記錄碳排放配額的持有、變更、清繳、註銷等信息,並提供結算服務。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記錄的信息是判斷碳排放配額歸屬的最終依據。
生態環境部負責制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的技術規範,加強對地方碳排放配額分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與覈查的監督管理,並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進行監督管理和指導。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溫室氣體排放單位符合兩類條件的,應當列入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名錄,這兩類條件爲屬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的行業;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辦法》規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產品爲碳排放配額,生態環境部可以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適時增加其他交易產品。重點排放單位以及符合國家有關交易規則的機構和個人,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主體。碳排放權交易應當通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進行,可以採取協議轉讓、單向競價或者其他符合規定的方式。
《辦法》規定,重點排放單位虛報、瞞報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或者拒絕履行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義務的,由其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改正的,由重點排放單位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測算其溫室氣體實際排放量,並將該排放量作爲碳排放配額清繳的依據;對虛報、瞞報部分,等量覈減其下一年度碳排放配額。
碳排放權交易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重大制度創新。有國際環保組織負責人5日晚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上述《辦法》的出臺,標誌着中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全國碳市場)正式投入運行。全國碳市場還將成爲助力中國實現“2030年前碳達峯、2060年前碳中和”承諾的有力抓手。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2011年,我國在北京等7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爲全國碳市場建設探索經驗。2014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以規範全國碳市場建設。
豐富交易品種和方式
有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前各碳交易市場相對獨立,各地自建自營,在系統建設、設備購置、人力投入和運營維護方面的重複投資和重複建設比較嚴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費。碳交易的價格和資源配置功能需要市場參與主體和交易量達到一定規模才能更好地發揮效果,單個市場的業務量受到限制,碳交易的廣度、深度和活躍度不足,難以發揮規模效應。
專家介紹,目前各碳交易市場的實際成交量依然低於預期,活躍度不夠,大多數被列在“自願參與名單”中的企業,參與碳交易的積極性不高。
“每天幾百噸的交易額遠遠達不到市場發展的需要。”中國人民大學環境金融學院教授藍虹此前對媒體表示,加大碳交易市場活躍性,需要加強參與主體的差異性,只有各行業企業都參與進來,相互之間能耗技術、排放水平差異較大,纔會需要進行越來越多的交易。
碳市場建設是落實二氧化碳新達峯目標和碳中和願景的重要抓手。
2017年12月,國家發改委與9省市政府簽署了關於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建設和運維工作的合作協議,確定湖北省和上海市分別作爲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建設的牽頭省市,北京市、天津市、江蘇省、福建省、廣東省、重慶市、深圳市共同參與系統建設和運維。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2020年底,生態環境部已編制了《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並彙總形成了《納入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日前表示,今年將進一步加快啓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並逐步擴大覆蓋行業範圍,豐富交易品種和方式,實現全國碳市場的平穩有效運行和健康持續發展。
(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