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被制裁時刻,中國企業面臨哪些威脅

亞太日報

text

現實通常比小說更離奇。對這句話,在伊朗投資的中資企業可能比任何人都體會更深。

設想你是一家中國能源公司,如果你投資伊朗,儘管這些項目是中伊雙邊企業需求的自然結果,但你很有可能面臨巨大的制裁風險。

一方面,中國的經濟增長自然而然推動了自身能源需求,而且中國將近一半的進口原油都來自於中東地區。伊朗的石油品質好、價格合理,且有長期的商譽。因此,伊朗石油對於中國而言非常重要。2018年,伊朗出口了2927萬噸石油到中國,成爲中國原油進口第三大來源國。而中國企業能向伊朗石油天然氣行業提供貫穿產業鏈的一條龍服務,從開採到提煉、從煉化到加工。

另一方面,伊朗可以借鑑和運用中國專業技術,開採自然資源,銷售石化產品,進而在同其他石油出口國的競爭中提升市場份額。由此,伊朗方面可以增加財政收入,收窄財政赤字,這對於伊朗整體的經濟發展而言至關重要。

爲什麼這種多贏的合作項目也面臨制裁的風險呢?

2020年隨着美伊衝突升級,美國再次加緊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如今,美國也有更多借口對中國能源投資開展制裁。比如,中國實體企業幫助伊朗繞開美國製裁、與伊朗進行油品貿易、和伊朗石油公司有所關聯。以上只是列舉了可能“違規”的幾個方面。

美國企業研究所(譯註: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美國保守派的重要政策研究機構)指出,中國在伊朗能源領域投資金額達55億美元,建造工程類合同金額高達70億美元。美國製裁的威脅如此之大,不僅會降低中方企業未來對伊朗的投資意願,而且會延緩當前合同履行的進度。美國甚至可以對已經交割的能源投資項目進行制裁。像中海油、中石化這些中國能源公司在美國都有能源資產,一旦美國進一步採取覆蓋範圍更廣的懲罰性制裁,這些既有的投資都會面臨風險,造成更大損失。

不僅是能源領域,其他領域也會受到影響。那麼提供公共產品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在制裁中被豁免嗎?答案是:不會,而且受到制裁的風險比以往更高。

如大家所知,中國和伊朗之間的合作遠遠超過能源領域。中國進一步融入全球金融市場,也使得中國加深了與伊朗的合作。目前,中國已經在伊朗全境參與建設了輕軌、高速公路、地鐵、水壩、橋樑和隧道。

中國在伊朗魯德巴河谷地區承建的大型水利項目於2016年竣工(圖自:國際在線)

這些中方參與建設的基礎設施項目輔以運輸服務,推動了伊朗金屬產品的運輸,擴大其能源供應,使得伊朗能在國際市場上出售更多的鋼鐵和石油,保持與其他國家的聯繫。這些半公共產品對於伊朗的發展意義重大——一個封閉的國家根本無法提升本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重塑和平與穩定。所以說,中資企業是在爲伊朗人民效勞。

但過去幾年中,數家中國運輸公司因爲這些先行項目而遭到制裁。由於開展和伊朗相關的運輸項目,中國遠洋運輸集團、易航國際物流公司、高美航空服務有限公司、宏遠船舶有限公司均被美國列入了 “特別指定國民名單”(譯註:由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管理辦公室發佈的針對海外實體和個人進行制裁的名單)。

美國財政部總能爲自己的制裁行動找到“正當”的理由,比如:中國資本和服務導致美國製裁效力被削弱、中國公司出口的產品不符合“規定”、中國公司與制裁名單上的實體或個人進行(或助長)相關交易。還是那句老話,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第三種將遭到制裁的目標高科技公司。凡是涉及電子監控技術、5G網絡、軍民兩用科技(如無人機生產)的中國企業如果在伊朗投資應額外當心。只需要看看一年之前加拿大應美國當局要求逮捕華爲公司首席財務官孟晚舟的案例。她被扣留就是因爲涉嫌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

實際上,中國技術能夠實實在在地幫助伊朗解決問題:電子監控技術可以提升安全保障,5G網絡可以降低通訊成本,無人機可以在很多產業得到運用。這些技術對於伊朗的經濟現代化、多元化而言是很有必要的。但美國還是不遺餘力地要讓伊朗人民遠離這些“敏感”技術,而且要制裁任何轉讓這些技術的實體或個人,完全對伊朗人民的實際需求視而不見。

第四種將面臨更多制裁的中國企業是金融機構。任何機構無論是對石油貿易提供融資還是信用擔保,間接或直接與伊朗央行進行交易,都可能因違反美國製裁規定而全部被起訴。中國金融類企業面臨的處罰可能是鉅額罰款、不準進入美國市場、被排除在美元主導的金融體系之外、資產凍結,甚至連企業高管的個人行動都可能受限。

面臨上述情況,對廣大中國企業而言“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當是上策。美國對伊朗掀起新一輪制裁可能會使中國公司重新評估投資項目,減少與伊朗方面直接接觸從而降低經營風險,同時向美國方面表示合作意願。但如果美國得寸進尺,中國企業總是有能力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

(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