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週年祭 美國種族難題仍困進退之間

亞太日報

text

“一年了,弗洛伊德之死改變了美國什麼?”在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一週年之際,這一問句在25日被美國輿論反覆提及。

去年夏天,弗洛伊德事件激起席捲全美的抗議種族不公示威浪潮,“黑人的命也是命”從抗議口號變成白宮北側街道的路名。美國各地要求清除涉種族主義歷史雕像與紀念標識的呼聲至今未絕。蓋洛普民調顯示,截至2021年5月,約有10%的美國成年人將種族不公問題視爲美國面臨的最緊迫問題,而事件發生前這一比例不到4%。

除了輿論的變化,弗洛伊德事件也或多或少直接推動了美國地方警務執法改革。根據美聯社統計,過去一年,全美各州議會至少審議了1800項有關警務改革的法案,有36個州簽署生效了相關法律措施。

“弗洛伊德之死對公共話語的刺激作用怎麼說都不爲過,不僅對警務改革,而且對種族議題如何嵌入公共和私人機構的政策也有影響。”《紐約時報》指出,弗洛伊德事件重新點燃了一場運動,讓“種族平等”的呼聲幾乎觸及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這種規模自上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以來從未出現過。”

今年4月,弗洛伊德案主犯德雷克·肖萬被控謀殺、過失殺人等三項罪名成立,但其量刑仍不確定,對其他3名涉案前警察的審判則被延期。如同案件“宣判但未量刑”一樣,弗洛伊德之死對於美國種族問題後續影響同樣存在着不確定性和現實挑戰。

《華盛頓郵報》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美國每年約有1000人在警察開槍執法過程中死亡,其中非裔被警察殺死的比例是白人的兩倍。

“如果你覺得什麼都沒改變,也不能完全算錯。”跟蹤報道弗洛伊德案的《今日美國報》記者布蕾格25日發表評論說,事件過去一年,人們對“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的支持已逐漸消失,而且非裔族羣仍在不斷遭受着“弗洛伊德時刻”。系統性的種族歧視如同“漏水的水龍頭”,“當你突然回頭,發現水池已滿”。

一年後的今天,弗洛伊德的家人被請進白宮,但以他名字命名的警務改革法案卻仍在國會山停滯不前。強調“法律與秩序”的共和黨人與側重“種族平等”的民主黨鬥爭激烈,而一些由共和黨控制的州甚至在立法議程出現“反彈”,進一步收緊了執法措施。

美國總統拜登25日在會見弗洛伊德家人後發表聲明說,謀殺弗洛伊德的前警察被定罪是邁向正義的重要一步,但美國不能止步於此。要實現真正的變革,美國司法體系必須同時擁有責任和信任。

《華爾街日報》的評論說,弗洛伊德事件一年後,圍繞種族問題展開的廣泛而深入的辯論仍然讓美國人感到不安。在人們爭論的背後,無法忽視的還有因種族不平等造成的疫情健康危機和經濟困境。

“一年過去,美國人對於少數族裔變得更富同情心了嗎?”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把弗洛伊德週年祭的報道視角落在了“美國社會同情心的變化”上。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公共政策教授西格爾,就上述問題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她說,美國在過去一年已經撤銷了一些對少數族裔不公的法律或行爲方式。“每一代人都在推動它向前發展。總的來說,我看到了進步。儘管有的時候是前進兩步,後退一步。”

在進退之間,美國爭取種族公正和真正平等的工作仍在繼續。正如布蕾格所言,“弗洛伊德的不幸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人們應紀念並努力保持樂觀,相信改變將部分地因爲他而到來。”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