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染國際恐慌無益於疫情防控

亞太日報

text

當地時間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爲“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此後,世界各國都對此作出了響應。大部分國家都加強了海關的檢疫力度,對疑似病例進行隔離和治療;一些國家還選擇了停飛中國航線,暫停發放簽證,停止接收中國遊客團等對策。

各國政府都有義務確保本國人民生命安全。爲了阻斷新型病毒的傳播路徑,防止疫情蔓延,採取防護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同時,也必須警惕一些諸如“中國已成爲‘疫區國’”等渲染國際恐慌氛圍的言論,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導致過度反應。

隨着相關信息的公開和解讀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PHEIC並不是一紙“禁令”。PHEIC認定的目的在於最大化保護和最小化不必要的干擾,而不是渲染恐慌。《國際衛生條例》中明確規定了認定PHEIC後,各國的防疫措施應保持最小程度的不利影響,避免對國際運輸和國際貿易造成不必要的干預,同時任何限制性措施都必須基於科學原則和科學證據。1月28日,WHO總幹事譚德塞也明確表示不主張包括撤僑在內的過度反應行爲。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上,中國做到了快速反應。從2009年4月北美爆發H1N1流感到宣佈“國家緊急狀態”,美國用了6個月的時間,屆時被感染者已超過百萬。而面對“新冠肺炎”,中國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裏成立了專門的中央工作領導小組,成功甄別出病原體,並運用多種治理手段阻止病情蔓延,致力保障疫情嚴重地區的物資供應,在防控防治上做到了高重視,高效率。

採取諸多“超常規的有力措施”,固然會對中國經濟運行和人民生活產生一定影響。但也正是如此嚴格的防控措施,使“新冠肺炎”的海外輸出性病例得到有效控制,讓中國贏得了國際上的支持與信賴。1月30日,柬埔寨首相洪森決定不限制飛往柬埔寨的中國航班,不勸告在華柬埔寨留學生回國;1月31日,巴基斯坦外交部長沙阿·穆罕默德·庫雷希重申對中國抗擊疫情的支持,並強調國際社會廣泛讚揚中國在應對疫情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日,在與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的通話中,印度外長蘇傑生表示,印方主張客觀理性評估疫情,對中國最終戰勝疫情充滿信心。

面對跨越國境的流行性疾病,最好的處方是世界各國採取有效適度的行動以及緊密的合作。長期來講它體現爲共同科研,醫療基礎設施投資;短期來講則體現爲醫療必需物資的援助。抗擊病毒並非一日之功,“一刀切”式的“大關門策略”既會打擊本國的旅遊業與貿易,也會使得國際協作受阻,加大國際治理的難度。與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共同之敵爲戰,國際社會攜手與共方爲最善之策。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