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Sunnie
由於供應鏈的限制和成本的上升,美國的太陽能行業近期一直舉步維艱。一份來自太陽能產業協會(SEIA)的最新報告稱,由於一連串的不利因素,美國市場在2022年期間的增長預計將比之前的預測減少25%。事實上,在2019年第一季度以及2021年第一季度之間,公共設施太陽能項目的相關成本已經下降了12%,但最近材料價格的飆升卻抵消了這段時間的成本降幅。
該行業還面臨着來自國內的挑戰:在一項被稱爲NEM 3.0的決議中,加州監管機構對該州的太陽能激勵計劃提出了重大更改,其中包括減少對太陽能客戶所產生的多餘電力的支付補貼。此外,31個州已經通過了不少於100條法令,阻止或限制新的太陽能、風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設施。
印度是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世界第三大碳排放國。其政府也正在大張旗鼓地發展當地的太陽能行業,包括與最大的太陽能設備供應商 —— 中國斷絕關係。印度政府不但推出了苛刻的太陽能進口關稅,並承諾爲本土太陽能公司提供數億美元的補貼。
而印度的企業家們也正在響應這一號召。
直到最近,印度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商一直專注於使用從中國進口的電池板建造大規模的太陽能農場。但現在,印度最大的太陽能開發商“ReNew Energy Global PLC”突然轉向,計劃自己生產電池板和組件。這家由高盛支持的公司計劃在明年年底前於古吉拉特邦建立第一家太陽能電池板工廠,並申請了2.6億美元的政府援助。
“如果我們繼續只從中國進口太陽能電池組件,那麼就成爲了一種能源依賴 —— 用外來的石油來換取同樣外來的太陽能電池組件,”ReNew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蘇曼-辛哈說道。
大型太陽能開發商“Acme Solar Holdings Ltd”的首席執行官馬諾吉-烏帕德亞也宣稱:“我們希望能掌控供應鏈。”
與此同時,在去年造成至少二十幾名士兵死亡的邊境衝突之後,印度和中國的關係急劇惡化。
印度是中國太陽能模塊的第三大買家,其太陽能設備的85%從中國進口。美國的大部分太陽能裝置(大約80%)使用的進口電池板則大部分來自馬來西亞(36%)和韓國(21%)。
印度計劃通過大量增加可再生能源來應對氣候變化。在上個月的格拉斯哥COP26氣候大會上,印度總理莫迪承諾到2070年達到零碳排放,還宣稱印度將在2030年前用可再生能源滿足其一半的能源需求。該國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將太陽能發電量提高三倍以上,達到450千兆瓦 —— 相當於目前全世界安裝量的40%左右。但該國打算主要通過創建自己的國內太陽能產業來實現這一目標,以避免更加依賴競爭對手。
其他印度公司正在選擇一些併購方案。
早在10月,印度的巨型企業集團信實工業公司就宣佈了兩項購買太陽能產能的交易。信實集團通過其子公司信實新能源太陽能有限公司,以7.71億美元從中國藍星(集團)有限公司購買了總部位於挪威的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REC太陽能控股公司,同時還購買了印度斯特林和威爾遜太陽能公司高達40%的股份。
由亞洲首富穆克什-安巴尼擁有的信實集團已經宣佈計劃在三年內投資101億美元於清潔能源。這家煉油巨頭計劃到2030年建立至少100吉瓦(GW)的太陽能發電能力,佔印度到本世紀末安裝450吉瓦目標的五分之一以上。
同時,由於高額的關稅將使進口電池板的成本增加40%,外國公司正在冒險在印度進行生產。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 7月,該製造商宣佈計劃在泰米爾納德邦建造一座價值6.84億美元的工廠,主要由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的貸款來資助完成。
第一太陽能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維德瑪說:“如果我們想和印度這個市場打交道,那就不能有關稅了。十幾家公司已經申請了印度政府的援助,以便在2023年之前建造大約19千兆瓦的太陽能面板產能。”
然而,與中國脫鉤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根據能源諮詢公司“Wood Mackenzie”的估計,從多晶硅原料到黑色面板,中國目前提供了多達四分之三的全球太陽能製造設備。中國目前擁有約240吉瓦的太陽能電池板的製造能力,幾乎是印度在其新一輪政府支持的工廠建設完成後預計擁有的10倍。
而且,印度以前的太陽能關稅太低,而且時間很短,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如果政府正在推動的太陽能獨立計劃失敗,印度的太陽能產業可能會面臨成本飆升、工廠現金流枯竭、太陽能開發商供應不足等問題。
一些反對者已經在質疑印度對太陽能獨立的追求是否現實。
“中國企業在規模、技術發展和定價方面一直非常積極,真的很難與他們競爭。那麼你爲什麼要這樣做呢?你實際上是在與整個中國政府對抗,”非營利性能源經濟和金融分析研究所跟蹤南亞能源金融的蒂姆-巴克利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