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答問主要涉及經濟恢復、國家統一和中國外交三個方面。而在外交方面,無論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還是穩定中美關係,抑或是推動地區合作與全球治理,總理的闡述顯示了中國外交的積極開放,以此來應對當前因疫情而引發的世界亂局。
一是坦誠應對疫情衝擊。此次疫情給全世界都帶來了極爲嚴重的損失。中國是最早經受大規模疫情的國家,也是對全世界抗疫做出巨大醫療援助和經驗分享的國家。即便如此,國際社會依然有對中國指三道四的國家,更是有一些國家爲了“甩鍋”中國,不斷拋出病毒來自中國的陰謀論,將疫情政治化,影響了全球抗疫合作。對此中國一方面反對疫情政治化引發的國際矛盾,另一方面也主張通過科學的方式來弄清病毒的來源。在對病毒展開獨立調查的問題上,李克強明確表示,中國主張對病毒進行溯源,因爲科學溯源可以更好地防控疫情,也是爲了世界各國人民的生命健康。他還表示,中國願意爲全球抗疫提供公共產品。中國加快研發疫苗、有效藥物、檢測試劑,這將是人類戰勝這個病毒的強有力武器。中國和許多國家都在進行投入,我們也願意開展國際合作。這些產品是全球公共產品,我們願意共享,最終讓人類能夠共同戰勝病毒這個敵人。這種坦率和奉獻,足以顯示中國在全球抗疫中的大國胸懷與大國擔當。
二是穩定中美關係有助於規避新冷戰。近年來,中美戰略競爭態勢加劇。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美國國內不斷指責中國,更導致兩國關係惡化。這也引起了對於中美兩國是否會陷入脫鉤或者新冷戰的擔憂。面對美國記者的如此提問,李克強的回答表明了中國穩定中美關係的意願,同時也呼籲中美兩國能夠攜手合作。“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不僅關係兩國人民的利益,而且關係到世界,所以一些問題發生後引起世界的擔憂。”他表示,中美關係雖然不乏矛盾和分歧,但唯有合作纔是正確選擇,也能夠避免兩國脫鉤。“中美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有不同的社會制度、文化傳統、歷史背景,存在矛盾分歧不可避免,問題在於怎樣對待。中美關係幾十年來風風雨雨,一方面合作前行,一方面磕磕絆絆,的確很複雜,這需要用智慧去擴大共同利益,管控矛盾分歧。總之,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尋求合作共贏。這於己於人於世界都有利。”
三是積極推動地區合作。疫情對於全球治理的影響極爲嚴重,導致逆全球化短時期內存在加劇現象,諸多領域的全球治理陷入停滯狀態,甚至面臨着不進反退的困境。與此同時,這次疫情也表明,不管多麼強大的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面對全球治理的不利局面,推動地區合作很有必要。在答記者問上,李克強明確表示了中國推動地區合作的積極開放心態,願意同步推進RCEP和中日韓自貿區建設,中國願意在經濟大循環中建立中日韓小循環,比如說最近中國和韓國就開闢了快捷通道,讓商務、技術等人員能夠順利往來,這有利於復工復產,可以說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對於全面與進步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持開放態度。
四是積極開放應對全球亂局。面對疫情帶來的全球亂局,特別是經濟合作受阻、全球治理受困的局面,中國依然樂觀應對。李克強表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確給世界造成了嚴重衝擊,帶來了巨大影響。現在因爲疫情防控,各國之間的交流合作明顯減少,如果再持續下去,世界經濟會更加嚴重衰退,這是危險的。不過中國會堅定不移地推進對外開放,這不會也不可能改變。我們會繼續擴大與世界的合作,自主出臺更多擴大開放措施。堅持雙向開放,那就要友好相處,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全球化是歷史前行腳步不能因疫情而受阻,逆全球化浪潮難以持久。中國近年來積極主張多邊主義和推動全球化,在此困境時期,中國不會退縮到閉關鎖國時代,中國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來與世界各國共克時艱。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