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日圓走弱、放寬簽證限制及加強廣告宣傳所帶動,日本去年連續第五年錄得旅客消費和旅遊支出增長。不過,旅客的流入同時揭露了日本的局限性。亞洲時報(
ATimes.com
)報導
日本的旅遊巴是否注定要比豐田汽車更著名?事實上,旅遊業正日益成為亞洲第二大經濟體的主要推動力 - 可謂是對安倍經濟學抱樂觀態度的最好理由。
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在其激進的經濟復興計劃中已經連續五年在改革方面大獲全勝。去年旅客人次和旅遊消費連續第五年增長。2017年旅客接近2900萬人次,比2016年增長19.3%,總消費額超過360億美元。
雖然有關資金對於一個達5萬億美元的經濟體而言可能微不足道,但對於在2016年佔國內生產總值7.4%的旅遊行業來說,此增長率相當可觀,可媲美日本汽車業的貢獻。安倍政府如何藉此達至更遠大目標亦是個重要議題。到2020年,日本預計每年接待4000萬遊客,到2030年該數字將增至6000萬。
安倍晉三的大部分成果應歸功於其前輩小泉純一郎(Junichiro Koizumi)。小泉在2003年擔任首相時推行Visit Japan計劃,令現時的安倍經濟學(Abenomics)得益。安倍的團隊明智地付出加倍努力,包括成功為東京爭取2020年奧運主辦權。
出口增長和日本中央銀行(Bank of Japan)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帶動了國內生產總值和日經平均指數上升,但並沒有提高工資。對抗通縮需要大膽的重組,而不是把更多既不貸又不借的日圓引入金融體系。
無疑一些外來因素驅使了一個內向的國家對全球化的威力放下戒心。放寬對中國人的簽證限制已經是日本一個文化轉變,預示著樂觀的經濟前景。事實上,日本正在趕緊興建賭場,以獲得更多來自中國旅客的現金。簽證限制放寬也吸引了更多來自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和其他地方的消費者。
旅遊業也將促使日本擁抱共享經濟。在傳統的日本,Uber、Airbnb等企業根本難以生存,更遑論變得蓬勃。去年矢野經濟研究所(Yano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顯示,日本的共享經濟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不足0.005%,而中國則達4.6%。
大多數想知道日本何去何從的經濟學家都傾向以大量數據、圖表和央行的講話進行分析。但今時今日,可能透過數算停泊在購物區內的旅遊巴會得到更獨到的見解。
撰文:亞洲時報評論員William Pesek
原文:
Japan’s tourism boom could be the ‘reform’ its economy needs
更多:http://www.atimes.com/tag/atimeschinese/
相片:AFP / Behrouz MEH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