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觀察 | 馬來西亞拿督吳恆燦:文化交流要“清風細雨”

亞太日報

text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一向被看作是最“虛化”的概念。隨着RCEP協定的簽署,文化交流的作用再次突顯出來。對此,《亞太日報》在2021年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開幕前對馬來西亞教育部國際語文局董事部董事、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主席、拿督吳恆燦進行了專訪。

吳恆燦認爲,“經濟落地,文化先行“,文化交流是一切經濟合作的基礎,細水長流,潤物細無聲式的區域內文化交流可以讓域內國家更全面地瞭解中國,爲地區間的全面合作起到”敲門磚“的作用。

疫情下,中馬民心繼續相通

吳恆燦說,中馬民間交流很廣泛,馬來西亞在1974年和中國建交,馬來西亞人民對中國的友誼始終保持極高水準。據拿督本人研究,馬來西亞是全球除巴基斯坦外,民間層面對華友好程度最高的國家。尤其是馬來西亞華人社會,已經是全球除中國大陸和港澳臺地區之外中華文化氛圍最好的社會。

拿督吳表示,公元七世紀,中國的義淨法師從廣州出發,經海路遊歷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印度等地,是第一個走出海上絲綢之路的人。義淨法師在東南亞尤其是馬來西亞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也就此爲中馬雙方的民間友誼打下濃厚的基礎。

儘管在疫情的挑戰下,兩國的線下交流出現明顯減少,但是兩國間的民心相通從來沒斷過,2020年初武漢報告疫情後,馬來西亞全國馬上對武漢進行支援;而在馬來西亞疫情出現蔓延趨勢後,中國也對馬來西亞進行了多輪援助。

圖片2.png

中醫智慧通過網絡惠及海外

吳恆燦介紹說,中國的民間中醫團體在疫情期間爲馬來西亞人民做出突出貢獻,中醫將一些藥劑預防及治療經驗通過線上交流介紹給馬來西亞人,對中醫有文化認同的馬來西亞人也能隨時得到來自中國的中醫支持。

最近中國作家協會和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攜手,在馬來西亞成立“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這也是東南亞第一個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藉助這個平臺,民間中醫團體可以更廣泛地將中醫治療預防方案傳播到整個馬來西亞,惠及當地居民。

中國疫苗在馬來西亞形成“疫苗文化”

拿督吳表示,當前有三款中國產疫苗正在馬來西亞進行接種,其中科興公司的疫苗已經有1600萬劑在馬來西亞投入使用。而針對馬來西亞東部地區的特殊接種情況,馬來西亞政府也專門向康希諾公司訂購了350萬劑可單針使用的疫苗,在8月中旬首批20萬劑疫苗運抵馬來西亞時得到當地人民的關注。

得益於中馬之間良好的關係和對中國疫苗研發團隊的信任,馬來西亞很多人在接種疫苗時指明要求注射中國產疫苗,兩國之間已經由此建立起很高信任度。而作爲國家層面的支援,中國也向馬來西亞捐贈了50萬劑科興疫苗。

圖片3.png

吳恆燦認爲,疫苗在馬來西亞當地被演繹成“疫苗文化”,馬來西亞科學、工藝及創新部長凱里在接種中國疫苗後公開表示“自己中文變好了”並用中文對中國表示感謝。

“經濟落地,文化先行”

拿督吳認爲,要想讓15個國家凝聚在一起發揮實際作用,就要奉行“經濟落地,文化先行”的方針,他表示這是當前最亟需解決的方針問題,一切中國在域外進行的經濟交流活動都要先有文化活動打前站。就像中國疫苗在馬來西亞推行一樣,一個“打疫苗會中文”的演繹就可以打消大部分人對疫苗的擔憂,容易在當地產生對中國和華人的親近感。

吳恆燦說,中國的對外文化展示活動應該講究“清風細雨”而非“疾風驟雨”,就像中國和韓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年活動,可以潤物細無聲地讓雙方民衆對彼此的文化產生興趣和認同。

吳恆燦建議中國與RCEP協定其它14方進行長期的、類似“文化交流年”這樣的文化展示活動,保持持續性的努力,不能試圖一蹴而就。講中國故事,其中“說好”的部分只佔五成,剩下的五成要讓聽衆“聽好”,“聽好”這一步就要適應每個國家不同的國情。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