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摺疊屏手機被炒到八萬 手機賣家:進貨價七萬多,也就賺幾百塊

亞太日報

text

2月22日晚間,華爲發佈了Mate X2手機。在發佈會的前一週,有華爲手機供應鏈公司稱,已逐步向華爲P50系列手機供應零部件,但收到的該系列訂單比往年少。由此可以看出,華爲的芯片危機依舊沒有得到緩解。

美國政府針對華爲的禁令,已經正式生效近半年了,華爲手機受到的影響顯而易見。IDC的數據顯示,華爲在第四季度的出貨量下滑42.4%,排名落到了第五。

本期《親歷》聚焦三位華爲手機賣家,揭祕近一年他們賣華爲手機的經歷,起底去年市面上的華爲Mate 40爲何被炒到了數萬元、天價摺疊屏手機是否會滋生暴利,以及禁令對他們生意的影響,以下是他們的真實故事:

口述人:D先生

人物檔案:某一線城市手機零售商,主營華爲、蘋果

來自華爲的利潤少了,但全靠蘋果補回來了

我感受到的禁令對華爲手機產生影響,是在2020年9月份,我們收到的貨開始逐漸減少了。

我這個店是華爲國代給我分貨,假如我的店一週賣了100臺機器,華爲國代就會給我補進100臺,我實際的庫存可能還有300臺或400臺,他會讓我的庫存永遠保持在20天左右。也就是說如果華爲從今天開始停止向我供貨,但是我這個店的庫存依舊還能賣20天。

但是從9月份開始,華爲補貨就不按照過去20天的週期了,因爲所有貨都開始緊張了,庫存量也就大概能維持15天,現在基本上只能維持一週的庫存量了。

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爲啥去年華爲Mate 40,尤其是保時捷版的價格會一直在漲。我用茅臺酒來舉例解釋一下,茅臺的經銷商,必須按照官網的價格賣,但是大多數人花1499元是買不到茅臺酒的,一般可能需要加價1000元左右。

1499元爲什麼買不到呢?你去茅臺的專賣店,店員都告訴你沒貨,其實他是有貨的,但是他不會賣給你的,他會用別的方法和渠道去賣,價格要遠超過1499元。

同理,華爲緊俏機型也是這樣,比如說華爲Mate 40保時捷,官網11999元,市場上都炒到了2萬元、3萬元,經銷商會在店裏按照官網價賣給消費者嗎?可能很多人還不是消費者,他就是黃牛,他如果在店裏花官網價買到了,轉眼他就能2萬塊錢賣出去,淨賺1萬塊錢。

但是顧客到體驗店問價格的時候,店裏告訴消費者的就是11999元,但是目前沒貨。跟茅臺店一樣,店員會通過其他的方式,把這個機器變成利潤最大值。

這種情況下,大部分的買家也是賣手機的,但他們是從華爲國代那邊不能直接拿到貨的。他們的貨源有這麼幾種:第一是黃牛,黃牛從官網上搶下來的手機會賣給他們,他們拿回去再高價賣;第二是大型連鎖店,國美、蘇寧、迪信通一類的,他們能通過一些隱蔽手段,把機器“洗出來”;第三就是能直接從華爲拿到貨的經銷商,假設這個經銷商能拿到100臺貨,但是店面實際消化能力又沒有那麼大,一個月可能就賣30臺,但是他又不能壓着這筆貨,所以就高價賣給其他賣手機的人了。

賣出去的價格肯定都是在官網價格以上,就跟股市一樣,比如市場上Mate 40保時捷版炒到了2萬2,我就2萬1或者2萬1千5出售,第二天市場價如果掉到了2萬1,我就2萬往外出。

但無論市場價怎麼往下掉,經銷商的利潤是能承受住的,因爲是從華爲國代拿貨,有大概17個點的毛利,只是多掙與少掙的問題。至於從經銷商這兒買走手機的人,他們能賺多少就不管了,他有本事可以賺1萬,沒本事可能還得貼本出去。

去年10月份Mate40發佈的時候,華強北那邊的價格一天要變動好幾次,極端情況可能半個小時就要變一次價格,這種情況確實會存在。

因爲貨是在我們這種經銷商的手上,出不出貨是我們的問題。我在出之前,如果你有需求,你是開夫妻店的,你找我,我肯定當時要了解一下大盤的價格。

比如說你來一臺Mate40保時捷,我瞭解到的行情是18000元,我給你讓200-300元的利潤,17800元賣給你,你願意不願意接?你說能接,你能賣19000、20000,那就是你的事了。

假設這是中午發生的事情,到晚上的時候,我發現市場價可能已經被炒到20000元,所以如果你再找我要貨,我可能就要19700元賣給你了。

但經銷商這邊的進貨價是不變的,就是華爲給的價格,除非華爲去調價。所以市場炒的越高的時候,經銷商的利潤值是越大的。

我也不會故意囤貨不賣,還是要看行情。我要了解兩個信息,第一個信息是看市場銷路,第二個信息是要知道華爲分貨的節奏以及到貨的情況,然後再結合庫存去做預判。

比如華爲說下週會到大量的保時捷,比如到幾千部,那我就趕緊趁着現在價格高就往外甩貨。現在可能一臺掙8000,到下週華爲放貨了,我可能一臺就掙5000,甚至3000。如果華爲說可能下週就到貨幾百臺,比較緊俏,那我可能現在就不賣了,到下週再賣。

像2月22日發佈的Mate X2,我們預測肯定會漲價,但P50我們還沒有任何信息,但我們預估可能會成爲絕版的麒麟,估計會有一批搶購潮,但是不會太極端。

因爲像Mate和P系列的用戶,屬於高消費的羣體。他能花八九千、一萬買華爲Mate或者P,他就能花八九千、一萬買蘋果。這波人在Mate 40上面可能已經就是超過官網價買了,算是被收割過一輪了,當再出P50的時候,不管怎麼去宣傳,可能都不會考慮買了,這是我們做的預判。

去年華爲手機庫存供貨量開始減少,對我這邊的利潤還是產生影響的。以前一個月比如賣3000臺,我的毛利將近200多萬。但是現在一個月纔給我2000多臺、1000多臺,肯定毛利少了。

雖然部分機型單個手機的利潤值在加大,也抵不過數量的整體損耗。因爲授權體驗店跑量的機型,是不能溢價賣的,還是要按照官網價格賣。只是個別少量的高端機型,像保時捷版,我是拿出來自己去賣,不會隨着官網價格往外扔,但其他Mate 40系列的,我們都必須是在店裏按照常規價格賣。

還有一個感覺,去年買蘋果的人明顯多了,因爲他們買華爲Mate 40買不到。如果是一個能消費一萬元買手機的人,當買不到華爲高端機型的時候,他自然而然就會想到換蘋果,因爲他注重的是品質,他不會去買小米、榮耀或者OV,只會選蘋果。

所以整體來看,提貨量比前幾年平均下來縮減了10%到15%,來自華爲的利潤減少了,但是下滑的這部分被蘋果的銷量彌補了,包括春節這段時間蘋果賣的是非常好的。

所以無論華爲怎麼受制裁,哪怕不出P50或Mate 50了,我這邊生意也不會受太大影響,大不了我就把重心放到蘋果。

口述人:Z先生

人物檔案:中關村手機賣家,主營華爲、蘋果

華爲摺疊屏價格炒的再高,我們一臺最多也就賺幾百塊錢

2020年年初P40剛發佈的時候還好,禁令的影響還沒有凸顯,但是從Mate 40開始,我們拿貨的價格比較高了,貨也不是太多。

因爲我們不能從華爲國代直接進貨,而是從其他高級別的經銷商那裏拿貨,我們的進貨價已經要超過華爲的官網價格了。一直到現在,我們拿Mate 40 Pro的價格,都要高於官網價,所以我們賣的時候也要超過官網價。

P40前期的話有一點難買,但是不像Mate 40這麼嚴重,溢價也沒有這麼高。其他中端和低端的機型,早期都是可以低於官網價拿到貨的,但是目前這些低端機也都不能按照官網價拿貨了,貨特別特別少。之前有客戶要一千多塊錢的手機,基本上是找不到。

我們找代理商要貨的時候,比如說要1萬臺,他們就很明確表示沒有那麼多了,可能就剩1千臺或者幾百臺了,同時還要再加價,不可能按照原來的價格賣給你了,或者不能再按照官方公佈的價格賣給你了。

我們也經歷過去年Mate 40一天要變價好幾次這種情況,有時候一天變三四次很正常。比如說有客戶現在問了一個價格,我報完了,過一個小時或者過半個小時,這個價格可能就會有變化。

但是沒辦法,不是我們要故意漲價,而是我們進貨的貨源方,他們要把價格進行變動。早期的話,可能變動一次,就是幾百塊錢的漲價,後來漸漸穩定在50-100元。

但Mate 40系列,包括保時捷版,價格不太至於翻倍,說被炒到好幾萬的手機,主要還是去年的華爲摺疊屏,最高的時候賣到8萬多,因爲這款機型確實稀缺。

我們每部手機賺的也不是太多,幾百塊錢就算是極限了,像華爲Mate X摺疊屏手機可能能賣到七八萬,可能進貨價格也要6萬多、七萬多,到我們這一層利潤也就是500元左右,高層級的經銷商,他們把大頭利潤給拿走了,我們這個級別的,就是跟着喝點湯。如果不是稀缺的機型,更沒有那麼大的利潤,可能也就幾十塊錢。

也有顧客會跟我們抗議價格總是在變動,但是我們都會解釋,說現在的價格是多少,並做一個預判,告訴他可能過幾天就會降價,讓他多等等。到後來顧客也都理解了,因爲確實是沒貨,物以稀爲貴,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今年對於P50,我們覺得價格又會是各種變化,但是不會囤太多,因爲也擔心價格會下跌。前期的需求量會很大,但是後邊就沒有那麼大了,價格逐漸還是往下走的。所以我不會壓那麼多貨,每次能進到十幾臺就算很多了。

市場對華爲的需求還是有的,所以禁令儘管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意,但是影響不大,顧客是可以理解加價的,所以銷路也不愁,雖然賣的少了,但是每部手機的價格也都高了。

口述人:W先生

人物檔案:某三線城市手機經銷商

無論中高低端,華爲手機現在全線溢價

如果說我們感受到美國政府禁令的影響,就是缺貨和漲價。尤其是在國慶節之後,我們進貨越來越困難了,價格也慢慢漲起來了。

一些華爲的中低端機型,比如Nova系列、暢享系列,我可以直接從華爲的國代拿貨,低於官網價,但是P系列、Mate系列,我們這個級別的經銷商,從國代那裏不能直接拿貨,只能從更高級的經銷商那裏想辦法,一般來看都要比官網價高500-600元,才能拿到貨。

一些更緊俏的機型,比如Mate 40保時捷版本,我們要比官網價高3000元,才能拿到貨,即使到了現在,也需要高2000元左右,至少也得1000多塊錢。

這個價格拿貨的話,我們的利潤是非常低的,因爲是幾千塊錢溢價,能過來買的顧客,基本都是熟客,他們長期用的都是保時捷手機。我們爲了維護這種客羣,肯定不會把價格加的太高,極限就是加個三四百塊錢,所以我們是不怎麼賺錢的,主要的利潤都是我們上一層的經銷商。

去年Mate XS剛出來的時候,確實有被炒到七八萬的情況,但是很少,後期主要是以3-4萬元爲主,當時是有這麼一波行情。

像這種已經是天價的機器,我們也僅僅是加個千八百塊錢,買家也是買來送人的。真正買來自己用的人,纔會對價格比較在意,三四萬買個手機,自己用的概率比較小,基本是送人爲主。

其他的機型,即使再高端,比如Mate 40 Pro 256GB版本的,官網報價6999元,我們的收貨價是7100-7200元,我們頂多也就是賣到7300元,

現在不光是Mate和P系列溢價,可以說是華爲全線產品都在溢價,比如華爲暢想20SE,4G版本的官網價是1499元,現在我們這邊的出貨價都在1700元以上,渠道的批發價比官網價貴200元。

像我們這種低級別的經銷商,不敢在手裏存貨,因爲我不是一手貨,本來我拿的價格就高,我只能拿一個,最多備兩個,因爲第二天就有可能掉價了,而且高端機的價格浮動都是很明顯的。

從去年到現在,我的利潤是在下降的,因爲貨真的很少。我的店是在覈心商圈,附近還有小米、Vivo、OPPO,顧客到我們店裏,問了幾圈,都說沒有貨,他就可能考慮買小米或者Vivo、OPPO了。

我還開了一個蘋果店,但因爲我是在三線城市,買蘋果的人本來就少,所以不像一線城市那樣,可以用蘋果來彌補華爲上面的損失,我這邊是做不到的。

(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