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的“後C位時代”,口罩商只盼回到原點

亞太日報

text

如果說,在這個悶熱的夏天戴口罩是一種“酷刑”,那麼比“酷刑”更殘酷的是,你辛辛苦苦戴的口罩沒有用。

  從年初的“一罩難求”到如今的隨處可見,生活必需品——口罩的“量”提上來了,“質”也不能落下。近期,口罩大檢查行動已在多地展開。

**  多地列出口罩“黑名單”**

  8月5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發佈公告稱,在對北京市場上銷售的口罩進行抽檢發現,18款口罩存在質量問題,主要爲過濾效率、泄漏性、標識等不符合相關標準要求。

  不合格名單中出現了知名品牌霍尼韋爾。霍尼韋爾安全防護設備(上海)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次“霍尼韋爾Anti-PM2.5專業防護口罩”樣品爲不合格產品,不合格項目爲標識。

  對此,霍尼韋爾7日迴應稱,這款口罩產品質量指標方面抽檢均合格,問題出在沒有在標識上標明建議儲存條件。而且,這是一款舊口罩,已經無生產,2019年年底前已無銷售。

  還有一款以“明星同款”爲賣點的網紅口罩——產地爲日本的“PITTA”品牌海綿口罩也出現了問題。在本次抽查中,標稱阿萊克斯有限公司製造的一款3只一袋的“PITTA”成人黑灰色海綿口罩被查出過濾效率、泄漏性、頭帶、標識等項目不符合相關標準要求。

  8月4日,河南省市場監管局通告了15批次不合格口罩名單。其中,河南優邁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KN95防護口罩,過濾效率實測最低值30.1%,而其標準則要求≥95%。

  7月28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公佈了非醫用口罩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在針對廣東省579家企業生產的653款非醫用口罩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中,發現160家企業生產的174款產品不合格。不合格項目中,排在首位的爲過濾效率。

  同在7月底,山東省濟南、淄博兩市市場監管局接連發布對於當地口罩產品質量監督專項抽查結果,濟南市9批次經抽檢不合格口罩中,不合格項目主要爲過濾效率、防護效果等;淄博市22批次抽檢不合格口罩的不合格項目均爲過濾效率。

**  過濾效率“卡脖子”,非醫用口罩成重災區**

  隨着各地抽查活動的開展,口罩市場的主要問題也顯現出來:“過濾效率不達標”成了口罩產品的“老大難”。

  4月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佈了自2月以來的“非醫用口罩產品質量監督專項抽查”結果,共檢出47家企業的51批次產品不合格,其中不合格項目也多爲過濾效率未達要求。

  過濾效率,是口罩最重要的性能之一,直接反應口罩質量的好壞。

  據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的通告,過濾效率不合格,可能導致口罩不能有效過濾空氣中的懸浮顆粒物(如細菌、病毒、粉塵等),極大地增加了使用者患病或傳染的風險。

微信圖片_20200808110645.jpg

資料圖:廣州海關技術中心檢測人員對口罩進行呼吸阻力測試。

  “目前看,不合格口罩主要是非醫用口罩生產企業生產的。”有藥監繫統的專家向媒體表示。

  這是爲什麼呢?

  “根據我國現行標準,醫用口罩是作爲II類醫療器械管理的,其生產經營需要依法取得特許醫療器械生產資質。”從事口罩行業多年的陳先生告訴中新網,“而生產、銷售非醫用口罩則不需要特別資質許可。”

  據陳先生介紹,2019年9月頒佈的《關於調整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目錄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決定》取消了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的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因此,生產非醫用口罩不再需要獲得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只要符合一般工業企業的市場準入條件即可。

  “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多地對防疫用品企業特事特辦,註冊等流程都大大縮短。半路出家的人一擁而上,出現不合格口罩自然避免不了。”陳先生表示。

**  “口罩不合格,廠商可能也被坑了”**

  “我朋友的朋友賣不合格口罩在重慶被起訴了,但他其實並不知道自己賣的是假口罩。”馬飛(化名)就是陳先生口中“半路出家”做口罩生意的人。

  但在馬飛看來,很多不合格口罩的生產商並不是故意造假的:“像他這樣的新廠出現質量問題,主要是因爲沒有經驗。尤其是在對熔噴布的研判上,經常會買到假的。”

  熔噴布,被稱爲口罩的“心臟”,也是決定口罩過濾效果的核心。疫情期間口罩需求暴增,熔噴布價格從年前的2萬元/噸左右一路飆漲,最高漲到70萬元/噸。利潤誘惑下,劣質熔噴布也涌向市場。

  “檢測三次,花了幾十萬,還是通不過CE認證(進入歐盟市場的強制性要求),就是吃了熔噴布的大虧。”一位始終沒實現出口計劃的口罩生產商向中新網感慨。

  “(買到假熔噴布)嚴格地說是工廠師傅的問題,買材料都是需要工廠師傅確定的。那段時間都是看熔噴布的視頻訂貨,有些師傅看視頻就知道行不行,有些師傅則不行。熔噴布一小時一個價,基本是師傅確定了,老闆就打錢,晚一會兒就沒貨了。”馬飛介紹。

  “不過,生產樣品也要做檢測,檢測不過再繼續生產就說不過去了。”他補充道。

  日前,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處了一起一次性使用口罩抽檢不合格案件。面對檢查,企業負責人表示,之前因口罩需求激增,原材料熔噴布質量參差不齊,他們也是上當受騙買到了以次充好的原材料。

  “口罩成品生產企業應對產品質量負責。如果原材料供應商存在以次充好的違法行爲,可以向有關部門反映,也可以訴諸法律來追償。”執法人員指出。

**  口罩行業走到“夢醒時分”**

  “我們的終端客戶大部分是國外的,受疫情影響比較大。但是廠裏有員工要養,廠租要交,沒辦法,只能半路出家做了口罩機。”袁田(化名)也是在疫情期間涉足口罩行業的,原本從事鞋機生產的他沒有直接做口罩,而是選擇了同爲生產器械的口罩機。

  生意並不好做。技術不成熟是一方面,訂單不穩定更是讓袁田頭疼。

  “6月份的時候,我被坑了一次。對方下了訂單,打了定金,我們把物料準備好了,人家又取消了。害得我們壓了幾十臺物料,好多的錢。”袁田回憶道。

  在幾十臺機器躺在倉庫無人問津近兩個月後,袁田下定決心放棄了口罩機生意。趁着最近多國啓動口罩強制令的小高潮,袁田以每臺11000元的成本價把庫存消耗掉了。

  “不想着掙錢了,能讓我回到原點我就很滿足了。”袁田說。

微信圖片_20200808110601.jpg

資料圖:工人正在組裝口罩機。

  “國外口罩需求仍然處於激增狀態,目前口罩盈利還有空間,但相較疫情大暴發時期,已經有所減少。隨着口罩價格回落,需求量下降等,口罩的市場以及盈利空間正在進一步縮小。”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向中新網表示,口罩行業預計將在2021年出現產能過剩局面,成爲長期薄利行業,而代工企業利潤則會更薄。

  “此番對口罩行業的整頓,勢必會對我國口罩市場後續發展產生良性影響,能夠有力維持口罩行業的經營秩序和質量安全。”宋清輝說。

  你被不合格口罩坑過嗎?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