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首爾中國文化中心、首爾城東文化財團、橙衆娛樂與在韓影人協會共同主辦的2023XPLUS華語電影展正在韓國進行。日前,8月展映影片《漫長的告白》的導演張律來到影展現場與觀衆互動,並在展映後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
《漫長的告白》中,少年時代的立冬曾愛慕過一位叫阿川的女子,在歷經近20年的深情等待,兩人再次相遇。這份深藏心中的愛,也在這場遠赴“她”鄉的逐愛中愈演愈烈。
“這部片子是慢節奏的影片,但正是在當下快節奏的生活裏,如果一部慢節奏影片能夠成功和觀衆發生情感聯結,反而會走得更遠。”張律告訴記者,當天展映活動中,觀衆們的觀影反饋完全達到了他的預期,“我感覺來看電影的人都對中國多少有些瞭解,他們在看電影時給出的反應是非常到位的,我很高興。”
提到這部電影想要傳遞給觀衆的信息,張律表示,“我想我要傳達的還是對愛情的理解。”不管是哪國觀衆,不管他的年齡大小,總有一個時期他經歷過愛情。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發展背景下,人們對這種悠長的愛情越來越陌生。“就像中國一句話說的是‘翻篇兒翻得特別快’,但是我電影裏主人公的‘這一篇兒’20年都翻不過去。”
《漫長的告白》曾作爲平遙國際電影展開幕影片,並作爲釜山國際電影節ICONS單元展映影片。在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中獲得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最佳男配角兩大獎項。
對於優秀華語電影走向國際舞臺,張律表示,電影作爲一種有共性的表達媒介,“走得越遠越好”。“各個國家、各個不同文化背景的觀衆去看一部電影,他會去理解你要表現的文化,去理解電影裏的人羣的情緒、情感和他們的生活。如果這些觀衆看後能夠與電影共情的話,創作者就‘賺’了。”
作爲中國朝鮮族電影導演,張律曾有數年時間在韓國工作、拍攝。“我有機會把握中韓兩國人羣的情緒,也能夠從中窺得共性。因爲中韓同樣作爲東亞國家、同樣受儒家文化影響,兩國的觀衆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情感狀態甚至是道德偏好。這讓韓國觀衆更容易理解華語電影的內核。”張律說。
“無論是電影、還是人的情感,都還是要走向更寬廣的地方。”張律表示,“過去韓國電影受中國香港電影影響比較多,現在韓國電影發展比較快,我們也要互相取長補短,多多交流。電影創作只有容納更多情感狀態和不同人羣的故事,才能走得更遠、做得更好。”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