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成了全球防疫的“孤獨患者”

亞太日報

text

隨着歐洲國家疫情的好轉,歐盟計劃於7月1日逐步開放邊境,並列出了一份包含54個國家的“准許入境”名單。據法新社6月27日報道,在經過數天談判之後,歐盟打算將未能有效控制疫情的美國排除在名單之外。可以看出,美國正在成爲西方疫情防控的“不可靠盟友”,CNN評論稱,美國可能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孤單。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美國在全球陷入危機時常常扮演領導者的角色:小布什政府曾發起“總統艾滋病緊急援助計劃”;2014年埃博拉疫情威脅全球時,奧巴馬政府呼籲國際社會不要袖手旁觀。然而,自特朗普政府入主白宮以來,美國相繼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伊核協議、巴黎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協定和機構,與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跨國機構發生爭執。如今,歐盟以防疫不力爲由“拒絕”美國來客,這不僅是對美國世界聲譽的沉重打擊,也是對白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政策與結果的否定。

從表面看,美國防疫不力是歐盟擬拒絕美國來客的直接原因。目前,歐盟對第三國取消入境限制的基本原則是該國感染病例至少和歐盟國家一樣少,即一個國家在過去14天內新增病例要低於每10萬居民16例,同時還要考慮新增病例的下降趨勢。反觀美國,截至6月29日,美國累計確診病例263萬,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連續三天破4萬例、官方數據最高紀錄刷新至4.4萬例;同時,在疫情本就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美國多州盲目復工復產,加上近期大規模抗議活動中民衆大規模聚集,包括佛羅里達、德克薩斯、加利福尼亞等多個州的疫情出現反彈,疫情增長的曲線圖幾乎成垂直狀。韓聯社直言稱,當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到1000萬,美國成爲了防疫失敗的反面案例。德國《明鏡》週刊則尖銳指出,美國感染人數激增是“史詩般的政治失敗”。

可以說,美國防疫現狀完全不符合歐盟“解禁”的標準。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孫成昊表示,進入“邊恢復、邊防疫”階段的歐盟,必須考慮保護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如果任由美國人員入境、導致疫情反彈,對歐洲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從深層原因看,美國此次被歐盟排除在外凸顯疫情期間美歐分歧不斷擴大。自特朗普上任以來,歐美在外交、經貿、軍事等多領域摩擦不斷。新冠肺炎疫情不但未能成爲雙方化解分歧、攜手合作的催化劑,反而令大西洋兩岸日行漸遠。特朗普政府在疫情期間種種單邊主義做法,也損害了歐洲利益:在歐洲疫情蔓延之初,特朗普政府的第一反應並不是與歐洲攜手抗疫,而是在未通知歐洲的情況下,單方面關閉歐洲入境美國通道,引發歐洲盟友的不滿,打擊他們希望與美國攜手抗疫的信心;隨後,美國缺席歐盟發起的國際認捐大會,“斷供”協調國際抗疫行動的權威機構世界衛生組織,在歐盟試圖挽救全球合作的殘局時,與歐盟“唱反調”,破壞全球抗疫大局,遭德法等歐洲領導人指責。以上種種,體現出美國在全球公共衛生危機面前濫用“美國優先”,與歐盟秉持的多邊主義理念差異愈加凸顯。

當然,美國不會就此甘心,並已就此對歐盟施壓。美國國務卿蓬佩奧6月24日表示,他希望在“未來幾周”找到一個解決方案,重新開放美國與歐洲之間的通行。歐盟部分國家也擔心因此遭到美國的“報復”。由於美國政治壓力,歐盟各國對放鬆入境限制仍存在分歧。孫成昊認爲,即便最終歐盟迫於美國壓力對美開放,歐盟也將單獨制定包括隔離觀察在內的一系列措施。

多年來以“救世主”形象示人的美國,如今卻淪落爲發達國家的“孤獨患者”。正如《紐約時報》所說,美國在多個領域處於“與外界不和”的狀態再也無法隱藏,美國正吞下自己單邊主義行徑的苦果。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