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對話:大運河“水”主沉浮 還看今朝

APD NEWS

text

近日,中國大運河·杭州形象大使郎朗發佈視頻,爲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送上祝福。

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活動23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大運河的兩端的北京與杭州再次緊密相牽,唱響大運河傳承、利用、保護“雙城記”。

流淌2500餘年,綿延1800公里,中國人的一石一土,開鑿出了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大運河滋養着華夏大地生生不息的文明基因,塑造着自己“水”主沉浮的生動故事。

大運河最南端的杭州,是中國運河文化最爲濃厚的城市之一。作爲歷史上中國南北交通大動脈的一端,杭州無疑是觀察運河“前世今生”的絕佳窗口。

“一座拱宸橋,半部杭州史”。拱宸橋橫跨在京杭大運河杭州段已有三百多年。如今,橋左岸白牆黛瓦的老建築與右岸高樓聳立的現代城市相依相融,多彩霓虹繞河閃爍。

杭州大城北板塊。 錢晨菲 攝

作爲交通要道,拱宸橋區域舊時因經貿往來成爲經濟興盛、文化深厚的繁華之地。同樣,工業時代的到來,使當地成爲高污染、高能耗企業的聚集地,稠密的人口、髒亂的環境,拱宸橋兩岸一度成爲杭州有名的棚戶區。

“很多年前蘇杭之間有班船叫‘蘇杭班’,人們常說在船上聞到臭味了就是到杭州了。”對於昔日運河,有“老杭州”這樣說。

2004年,杭州對運河杭州段進行了頗具長遠目光的規劃,提出三大目標:還河於民、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打造世界級旅遊產品。

本着“修舊如舊、最小干預”等原則,杭州深知“度”的重要,數十年的“揚棄”之路由此開啓:揚市井文化的活力因子,棄其附着的髒亂差;揚歷史建築之傳承魅力,棄其老舊失修之隱患;揚城市經濟綠色發展,棄其以污染換髮展的思路。

因發展工業一度變黑的河水,經過持續“治水”努力重歸清澈;杭州最後一座“天下糧倉”富義倉被叫停拆遷,文創企業入駐構起文化“糧倉”;曾經帶來工業污染的沿線廠房,成爲互聯網企業成長的“溫牀”;原來嘈雜的運河邊,也傳來了郎郎和孩子們的鋼琴聲。

傳承、保護,亦利用。爲打造世界級旅遊產品,杭州摸索着大運河“文旅+交通”模式,中國首個市區運河主幹道上的水上公共交通巴士開通。

杭州大城北規劃模型。 錢晨菲 攝

15年來,“水上巴士”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市區道路交通壓力,還成爲民衆出行的“習慣選項”和遊客運河觀光的首選。目前,京杭大運河杭州段範圍內已形成8條水上旅遊觀光線路,聯通大運河和錢塘江,年接待遊客約40萬人次。

2019年,根據《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要求,杭州市運河集團以大城北15.6平方公里核心區與3.5平方公里示範區爲主要空間載體,大力推進大運河杭州段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充分挖掘運河文化遺產地的內涵價值。

大運河杭鋼工業舊址綜保項目、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大運河未來藝術科技中心、大運河生態藝術島等6個被列入國家大運河文化公園標誌性工程名錄的項目正規劃建設。

其正通過一批體現獨特性、唯一性的世界級文化標杆和城市公共空間項目規劃和建設,打造杭州藝文融合科技的創新高地,從而引領帶動大城北區域的復興和崛起,將大城北大運河兩岸打造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樣板”,使其成爲展示中華文明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的重要窗口與展示中國城市有機更新成果的重要窗口。

如今,杭州2022年亞運會吉祥物之一的“宸宸”便是京杭大運河的造型代表,以拱宸橋爲名,給人以無窮想象。中國(杭州)新年祈福走運大會、中國大運河廟會等節慶文化活動都已是尋常市民遊客旅遊生活觀光的內容。

千年運河,正在展現更加迷人的風采。(完)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