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非裔美國人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抗議示威活動在歐洲愈演愈烈。上個週末,在法國、瑞士、德國、英國等歐洲多國,數萬人走上街頭,打出反對種族暴力、譴責警察暴力的口號。弗洛伊德之死像一根導火索,引爆了歐洲積累已久的經濟社會矛盾,由種族歧視引發的抗議已經演變成民衆與公權力之間的對抗,引發外界對抗議示威活動演變成另一個“五月風暴”的猜測。
1968年,法國發生的“五月風暴”震驚世界,這場由社會貧富分化加劇矛盾誘發的社會抗議浪潮從大學校園蔓延至法國各階層,罷工人數達到1000萬,整個法國陷入癱瘓。“五月風暴”雖然持續爲時只有1個月左右,但是卻給法國社會帶來了深遠影響。法國前總統蓬皮杜曾說,“五月風暴”之後,“一切再也不像從前了”。
此次在歐洲爆發的示威遊行,根本原因與“五月風暴”相似,都是經濟社會矛盾累積下的產物。近年來,歐洲並不平靜,社會矛盾不斷累積。以法國爲例,從“黃背心運動”到“大罷工”,雖然爆發的緣由不同,前者是燃油稅、後者是養老金改革計劃,但根本原因都源於民衆對現行政治、社會體制的廣泛質疑。甚至近年來,極右政黨的上臺,民粹主義勢力的上升,都是要求社會進行變革的極端表現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加重了歐洲民衆對政治體制的懷疑。一方面,歐洲人認爲政府防疫不力,導致了疫情在歐洲的蔓延;另一方面,歐洲人又認爲,疫情蔓延後嚴格的封城措施致使經濟下滑、失業率上升,德國就爆發了多起“防疫措施侵犯基本人權”的遊行示威活動。這兩者訴求看似混亂矛盾,卻也反映出民衆對政府的不滿。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表示,如今,“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的訴求進一步擴大,開始聲討作爲國家暴力機關的警察,並升級對抗公權力,這些做法體現出歐洲社會由來已久的無政府主義思想,與“五月風暴”有相似之處。
歐洲此次示威遊行是否會最終演變成“五月風暴”,仍有待觀察。崔洪建表示,到現在爲止,歐洲國家政治體制包容性並沒有被突破,歐洲當政者還是想用改革的方式來推動社會問題的解決,用漸進改革取代革命。不過,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要不能解決長期累積的社會矛盾,部分民衆的“革命”訴求難以消除,政府層面的改革訴求將與之處於長期博弈的狀態。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