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她哭了,美國笑了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 艾仁

當地時間17日晚,北京冬奧會花滑女單決賽在首都體育館裏落下大幕。隨着“K寶”瓦利耶娃發揮失常,最終無緣前三,全世界觀衆見證了令人心碎的一幕:受體育政治化的影響,一位未成年少女重壓之下的焦慮與絕望。

在“興奮劑風波”曝出來以前,俄羅斯選手瓦利耶娃是絕對的奪冠熱門。這位“六邊形戰士”本賽季9次刷新短節目、自由滑總成績世界紀錄,也在之前的團體賽中,成爲首個在冬奧會賽場完成四周跳的女單選手,驚豔全場,助力俄羅斯奪得金牌。

3.jpg

然而,就在人們期待“紫微星”創造更多奇蹟的時候,國際檢測機構表示,瓦利耶娃12月25日的檢測樣本呈曲美他嗪陽性。一時間,輿論四起,罵聲不斷,“天才”的“碾壓式表現”似乎也有了更“合理”的解釋。

目前尚不清楚瓦利耶娃是在何種境況下使用禁藥的。是誤服?還是聽從了教練和醫療團隊的建議?又或者說,她也曾對此有過牴觸?但無論怎麼看,這位尚未成年的運動員都更像是一位受害者。

與此同時,很多人注意到,這個消息的時間點也有點“太巧了”。法學教授蘭貝萊特·科爾曼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爲什麼12月25日的藥檢樣本,直到2月8日,即俄羅斯獲得團體金牌次日才進行檢測?這似乎是在提醒觀衆,俄羅斯體壇有着系統性使用興奮劑的“黑歷史”,他們的運動員在本屆冬奧會仍無法以國家的名義參賽。

果不其然,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開始大肆炒作。美國反興奮劑機構負責人特拉維斯·蒂加特強調,瓦利耶娃的檢測結果恰好證明,俄奧隊死性不改,國際奧委會允許他們參賽的決定錯誤至極。他指出,自2012年以來,俄羅斯運動員濫用興奮劑,以及國際奧委會在金錢和權力的誘惑下對這一行爲的容忍,已經“玷污”了奧運會的信譽。

5.jpg

另一邊,俄羅斯國家杜馬體育委員會成員鮑里斯·佩金懷疑,有人正在借瓦利耶娃事件將體育政治化,他還提議,俄奧隊應該選舉瓦利耶娃擔任閉幕式旗手。

在進行緊急聽證會後,國際體育仲裁庭14日決定,由於瓦利耶娃尚未滿16歲,屬於“受保護人羣”,臨時停賽將給她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再加上檢測結果的通知如此滯後,應當允許她繼續參賽。

美國奧委會“對這一決定傳遞出的訊息感到失望”,並呼籲“奧林匹克運動中的每一個人,代表世界各地的運動員繼續爲體育運動的純潔性而戰”。

國際奧委會尊重這一判決,但同時也採取了一項前所未有的措施:倘若瓦利耶娃進入前三名,在相關調查得出最終結論之前,將不會舉行頒獎儀式。

這一舉措顯然惹怒了很多人,尤其是其他參賽選手的粉絲。他們將矛頭指向瓦利耶娃,要求她道歉並退賽。在這些人看來,瓦利耶娃這個“藥罐子”不僅佔用了其他選手的參賽機會,還剝奪了她們站上奧運領獎臺的高光時刻。

就這樣,在爭吵與辱罵聲中,瓦利耶娃迎來了花滑女單比賽。她在短節目中的表現雖略有瑕疵,但仍以漂亮的得分暫列第一。綜合以往表現,瓦利耶娃奪冠可謂十拿九穩。

就在有人感嘆她“內心強大”,有人指責她“恬不知恥”時,瓦利耶娃在17晚的自由滑比賽中,以災難性的表現拿到了自2019年來的最低分,總分也從第一降到第四,無緣領獎臺。

2.jpg

音樂剛落下,瓦利耶娃已經淚流滿面,她知道,她從小到大爲之努力的夢想破碎了。更讓人震驚甚至憤怒的是,場下等待瓦利耶娃的,不是鼓勵性的擁抱,而是教練劈頭蓋臉的責問:“你爲什麼放棄了,告訴我,爲什麼?爲什麼停止抗爭?你在那個阿克塞爾三週跳之後就放棄了,爲什麼?”

此外,一些觀衆和評論員也鬆了一口氣,因爲“正義”終於戰勝了邪惡。美國前花滑運動員、NBC評論員約翰尼·威爾在直播時高呼“謝天謝地”,並強調頒獎儀式終於可以照常進行了,其他選手清清白白地做到了這點。

4.jpg

當聚光燈聚焦在另外兩位獲獎的俄羅斯選手身上時,瓦利耶娃黯然離場。無論裁決結果如何,不可否認的是,這位十五歲“天才少女”終究成了體育政治化的犧牲品。隨着奧運會熱度的散去,人們很快就會將她遺忘,連同她的掙扎與迷茫,未來與夢想。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