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奧斯特躺在牀上。我們通過電話交談,他的臥室裏信號最好。他說,“我更喜歡打電話,這比屏幕上那些可怕的小方塊要好得多。”奧斯特以其優雅精湛的小說而聞名——《紐約三部曲》和《月宮》至今已出版了30多年——在奧斯特職業生涯後期,他的作品更具擴張性。他入圍布克獎的《4321》是一部近1000頁的推理小說,探討了人生可能走的各種道路。
如今,在他經常涉足的非虛構領域,他又寫了一本800頁的大部頭《燃燒的男孩》(Burning Boy),主題是本世紀初的小說家、詩人斯蒂芬·克萊恩(Stephen Crane,1871-1900)。克萊恩的生命很短暫,28歲去世,全部作品可以在一個週末讀完。然而,奧斯特的書是宏大而了不起的:一部分是傳記,一部分是文學評論。奧斯特帶你深入瞭解他對克萊恩非凡而激進著作的癡迷,你幾乎不可能不被他的熱情所感染。
奧斯特寫過20部小說,贏得了許多獎項,並與他的妻子、作家希莉·哈斯特維特住在紐約布魯克林。
《衛報》:你爲什麼選擇寫斯蒂芬·克萊恩?
保羅·奧斯特:我很早就讀過他的作品,當時我還是高中生,很多人都是這個階段讀了他的書。《紅色的英勇標誌》是大多數高中生的必讀書目。但後來我沒再讀過克萊恩,也沒有過多地考慮過他。在我完成《4321》之後,我真的很疲憊,知道自己有一段時間不能寫作。所以我休息了幾個月,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緒。那段時間裏,我讀了很多我一生中一直想讀的東西。
《紅色的英勇標誌》
斯蒂芬·克萊恩 著 谷啓楠 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4年
我又開始讀克萊恩了,最先讀的是《怪物》,我甚至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本書。我被它的精彩程度征服,內容的優秀、深刻和共鳴也讓我震驚。於是我去讀他寫的其他作品,欽佩之情不斷增加。讀完他的所有作品之後,我開始研究他的生活,並意識到其中的迷人之處。最後,我決定寫一篇關於克萊恩的簡短評論。
《衛報》:簡短?
保羅·奧斯特:我的計劃是這樣的:150-200頁。一來二去,它就變成了又一本大部頭。我知道這本書很厚。對於如此短暫的生命,我竟然寫了這麼多,確實很奇怪。但這本書不僅僅是傳記,也是對他作品的解讀:兩者大約各佔一半。
《衛報》:這本書教我們如何去熱愛克萊恩的作品。你會覺得自己是一名老師嗎?
保羅·奧斯特:我在普林斯頓大學教了五年書,教寫作工作坊,我對此有一種恐懼感。教了五年,我仍然對創意寫作感到恐懼。要麼你有想象力,要麼你沒有;要麼你對語言有感覺,要麼你沒有。我確實覺得在這本書裏,我是作爲長輩在與年輕人對話——不是在課堂上,而是在餐桌旁,分享我對這位作家和他作品的見解和熱情。
《衛報》:感覺你欣賞克萊恩的部分原因,是他對寫作的認真態度。
保羅·奧斯特:這是我理解寫作的唯一方式。這當然是我一生對待寫作的方式,也是我欽佩的每一位作家對待寫作的方式——一種偏執。我不知道如果你不能非常認真地對待寫作,如果你不執着於每次都做得更好,怎麼能創作出任何藝術。
《衛報》:克萊恩非常貧窮。我們需要爲自己的藝術創作受苦嗎?
保羅·奧斯特:爲了釋放出好的作品,你必須感覺自己身上有些東西失去了平衡。它不一定是經濟上的困擾,也可能是情感上或感情上的。對你的生活造成衝擊的東西,無論來源是什麼,都是能夠激發藝術創作的苦惱。
《衛報》:你是如何度過這場疫情的?
保羅·奧斯特:與大多數人不同,我本來就沒有工作,所以我沒有失去工作。希莉和我都是作家,我們繼續寫作,我認爲我們非常、非常幸運。我們住在紐約,去年春天正是疫情非常嚴重的地方,很可怕。街道上唯一的聲音是救護車的聲音。任何地方都沒有聲音,居家隔離時只有鳥兒蜂擁而至,我們幾十年來都沒有見過鳥了。但除此之外,只有死寂的沉默和救護車。
《衛報》:你是如何整理你的書的?
保羅·奧斯特:我多年來形成了一個很奇怪的整理體系。我的書籍散落在房子的各個角落。樓下的客房裏有我所有關於體育的書、犯罪小說、電影書和關於猶太教的書,我覺得這些書對在客房過夜的人來說會非常有趣。在樓上我們稱之爲圖書館的大房間裏,只有文學作品。藝術書籍專門有一面牆。不過文學作品是專門按時間順序擺放的,從吉爾伽美什開始,然後到古希臘、羅馬、中世紀,每個時段再按國別劃分。在樓上我們還有另一個圖書館,也就是希莉的房間,裏面都是哲學和心理學的書。我們被書壓得喘不過氣來。我們送出了幾百本,但卻從未覺得書少了。
《衛報》:你最近第一次讀哪本經典小說?
保羅·奧斯特: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到燈塔去》。這是我一生中讀過的最美麗、最震撼的小說之一。
《衛報》:你會把哪本書送給一個12歲的孩子?
保羅·奧斯特:我想我會把《愛麗絲漫遊奇境記》送給12歲的孩子。他的年齡足以在沒有父母指導下閱讀這本書,並理解它是多麼美妙、富有想象力以及絕對瘋狂。給年輕人送書的主要目的是真的需要向他們展示閱讀的純粹樂趣,以及這能帶來的快樂。所以送的書不要太沉重,而是要充滿活力——這才能創造出對閱讀的熱愛。如果要給15歲的孩子送一本書,我會給他們伏爾泰的《老實人》。我就是在15歲時讀了這本書,它改變了我的人生。閱讀的過程中,我笑了、被震驚了,也被啓發了。這就是一本好書對年輕人的作用。
(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