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額儲蓄”引發討論 人們爲什麼又愛存錢了

APD NEWS

text

近期“超額儲蓄”引發較多討論。超額儲蓄,簡單來說,就是相對於往年,2022年的居民新增存款明顯較多。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6.26萬億元,同比多增6.59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7.84萬億元,這與2021年全年的水平相比,多增7.94萬億元。

  人們爲什麼又愛存錢了?業內專家認爲,居民存款大幅度增長、儲蓄意願增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短期影響也有長期因素。應正視這一現象,並採取措施合理引導居民預期,提升居民消費和投資的意願和能力,將居民存款轉化爲長期資金,更好地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居民不愛貸款愛存錢

  2022年,住戶存款,也就是居民存款增加17.84萬億元。較2021年多增7.94萬億元,較2020年多增6.54萬億元,較2019年多增8.14萬億元,創有統計以來的新高。

  伴隨存款的增長,居民貸款卻在收縮。2022年住戶貸款,也就是居民貸款增加3.83萬億元,同比少增4.09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08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75萬億元,同比分別少增7600億元、3.33萬億元,住戶中長期貸款增量爲2015年以來最低。

  央行2022年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也表明,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佔61.8%,比上季增加3.7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投資”的居民佔15.5%,比上季減少3.7個百分點。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爲,這反映出受多重因素影響,居民就業、收入不夠穩定,預防性儲蓄動機上升,日常消費需求下降,住房消費和投資意願不高。

  “近年來,居民存款又重回增長軌道,在人民幣存款中的佔比逐年回升。”董希淼表示,我國居民長期以來有着較爲強烈的儲蓄習慣,老百姓愛存錢,儲蓄率一直相對較高,居民存款占人民幣存款的比例在1995年第三季度達到最高的60.4%。但隨着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居民投資理財意識增強、金融產品供給豐富,居民儲蓄意願有所下降,2017年底居民存款占人民幣存款的比例下降到39.2%。

  但近年來,這一趨勢有所變化。居民存款在人民幣存款中的佔比,從2018年開始逐步上升,到2022年一季度已經達到45.4%。董希淼認爲,這表明,居民存款快速增長和佔比提高初步呈現長期化趨勢。

  多因素疊加推升儲蓄意願

  爲何人們更愛存錢了?在業內專家看來,這是多因素疊加所致。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爲,2022年,居民存款快速增加,存款新增額創有統計以來的新高,這種情況出現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疫情衝擊下,居民就業收入受影響,對未來預期不穩,消費行爲更加謹慎,主動增加存款。其次,在去年疫情影響下,服務類消費等部分消費場景受阻,客觀上限制了居民消費,同樣增加存款。再次,2022年資本市場整體表現不佳,理財產品波動明顯增大,兩次出現“破淨”潮,居民投資更加謹慎,贖回投資理財產品增加儲蓄。最後,受房地產市場波動影響,居民購房消費不足,也導致存款增加。

  “預防性儲蓄動機上升是居民存款增加的重要原因。”董希淼表示,去年我國疫情多點散發,部分企業難以正常生產經營,居民工作和收入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導致預防性儲蓄動機上升。與此同時,受國際金融市場震盪影響,我國資本市場波動加劇,股票、基金收益明顯下降,特別是2022年一些銀行理財產品出現“破淨”,導致居民風險偏好有所下降,部分資金重新流向存款。此外,隨着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加大,居民住房消費意願持續不振,減少了住房消費支出,部分轉爲居民存款。

  從長期因素看,董希淼認爲,這也與社會保障體系有關。董希淼表示,我國教育、醫療、養老等制度近年來改革力度較大,在社會保障體系難以全面覆蓋的情況下,居民對未來收入和支出的不確定性預期提高,使得居民預防意識和儲蓄意願明顯增強。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19年社會藍皮書》顯示,子女教育費用、養老、住房排在居民總消費的前三位。而我國目前的人口結構特徵,使得居民總體消費信心相對不高。我國目前人口的平均年齡水平正處在對儲蓄貢獻最高的時段。作爲消費主力軍的中青年羣體,除了收入上具有優勢以外,還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等生活壓力,因此消費信心減弱,儲蓄意願增強。

  “制約居民預防性儲蓄的因素如果沒有改變,不會出現報復性消費。”董希淼認爲,居民存款持續增加提高我國經濟發展韌性,增強居民部門抵禦風險能力,但也反映出居民對未來預期轉弱、消費需求不足、投資意願下降等問題。下一步,應採取針對性的措施,穩住居民預期和信心,進一步提振居民消費和投資。

  如何讓人們敢花錢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在這一背景下,如何把居民超額儲蓄轉化爲消費,讓人們敢花錢?

  “超額儲蓄有效轉化爲消費還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婁飛鵬認爲,爲了將儲蓄有效轉化爲消費,一方面需要做好消費場景尤其是服務行業消費場景,服務類消費受疫情影響較大需要建設場景推動恢復;另一方面是通過穩就業,增加低收入羣體收入來源,改善居民預期,從而實現擴大消費。

  讓人們敢花錢、願花錢關鍵在於扭轉預期。董希淼認爲,應進一步穩住宏觀經濟大盤。落實好前期出臺的穩經濟一系列政策措施,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應更加積極有爲,主動發力,繼續助力市場主體紓困解難和實體經濟穩步恢復,穩定居民就業,提高居民收入。應持續釋放國內市場潛力,採取積極有效措施,改變居民消費動機不足等問題,改善居民消費環境,培育中高端消費增長點,促進居民消費轉型升級。

  在業內專家看來,提振居民消費應圍繞住房消費和汽車消費等領域重點發力。董希淼表示,當前,房地產市場仍然較爲低迷,商品房成交量和成交金額同比下滑明顯,市場信心和預期不振。從2022年金融數據看,住戶貸款特別是住戶中長期貸款增長乏力,是拖累人民幣貸款增長的重要因素,反映出居民住房消費意願和能力仍然不足。因此,2023年應着重從需求側發力,進一步提振居民住房消費意願和能力。尤其是應全面落實“金融16條”措施,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改變居民住房消費預期。

  “從居民的角度看,高額房貸對居民消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婁飛鵬認爲,2022年,居民出現房貸提前還貸潮。一方面是居民存款增加,缺少合適的投資項目,部分羣體具有還款能力時償還房貸;另一方面還有之前房貸利率較高,在新購首套住房利率調降之後刺激了部分存量購房羣體的還貸意願,主動階段性提前還款。

  婁飛鵬建議,相關政策應加快調整。一方面是加快存量住房利率調整,弱化居民提前還貸的動力,這種操作同樣有助於減輕居民還貸壓力,推動消費增加;另一方面是對於改善型住房加強支持。僅對首套房提供金融支持政策作用有限,需要在支持首套房的同時支持改善型住房需求,這其中就涉及放鬆認房又認貸政策,對於名下無房的改善型購房羣體享受首套房貸款利率,個人所得稅享受扣減等;此外,還建議結合人口生育政策,對於多子女家庭增加購房指標並且提供優惠利率。

  爲進一步提振住房消費,董希淼也建議,應繼續加大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實施力度,加快採取下調首付比例、取消“認房又認貸”、降低存量貸款利率等措施進行優化。目前住房信貸政策調整,主要集中在支持剛性住房需求,應在如何更好地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方面採取更有力的支持措施,二套住房貸款利率下限也應進行適當調整。對限購政策,也應適當調整,如適當放開一二線城市限購政策,允許結清貸款的居民購買第三套住房。此外,還應加快“帶押過戶”模式的推廣,激活二手房消費與交易市場。

  擴大汽車消費也是能夠較見效的措施之一,業內專家建議,應繼續加大力度支持。董希淼表示,我國居民的大宗消費,早期是電視空調冰箱等大件電器,目前已經切換到汽車等。因此,建議進一步引導金融加大對汽車消費特別是二手車消費的支持和服務。觀察我國汽車金融領域,銀行和專業的汽車金融公司,主要服務新車和大品牌的二手車交易,二手車市場主要呈現小、散、弱的發展形態,導致其單車平均貸款金額小、操作成本高,難以得到金融機構有力支持。目前我國二手車市場的金融滲透率約爲 29%,遠低於美國約70%的金融滲透率。建議放開政策限制,支持消費金融公司開展二手車貸款業務。消費金融公司客羣特點,與二手車市場客羣和新市民羣體有着天然的契合性。如果支持消費金融公司開展二手車貸款服務,將既有助於進一步滿足二手車消費需求、激發汽車消費潛力釋放,又與汽車金融公司形成錯位服務的格局,在新市民消費信貸方面進行專業化競爭,倒逼從業機構更好地服務和讓利客戶,成爲多方共贏的制度安排。

  此外,董希淼還建議,應豐富居民投資理財渠道。培育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理財市場,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健康和養老保險業務,創新金融產品,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地轉化爲資管市場長期資金。與此同時,從長遠計,還應進一步完善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好地滿足居民養老、就醫、教育等方面的迫切需求,降低居民後顧之憂進而降低預防性儲蓄意願,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