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廠二代

APD NEWS

text

亞太日報 指北

當史蒂芬·杜(Steven Du)接管了父母位於上海的溫控系統工廠後,他做的第一個改變就是在冬天打開工廠的暖氣,這是他節儉的父母先前不願意做的事情。對此,29歲的他說:“如果你不改善工人的工作環境,他們就會不開心,這樣就很難把工作做到最好。所以,這一改變值得付出額外的代價。”

史蒂芬·杜,像其他成千上萬的年輕的中國工廠老闆一樣,正在繼承他們父母創辦的製造業企業。他們手中接過的企業,已經不能再像從前那樣依賴廉價勞動力而生存了,因爲中國勞動力的萎縮和老齡化,以及來自東南亞、印度和其他地區的競爭,正使中國至少三分之一的工業基礎——低端製造商——變得過時。

這項技術升級和實際變革的生死攸關的任務,在很大程度上落在了像史蒂芬·杜這樣的一羣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身上,他們也被稱爲“廠二代”。

深圳高質量發展與新結構研究院的研究助理張志鵬(音譯)說:“如果我是廠二代,我會努力挽救我的家族企業,使其不至於破產。”他估計,中國大約有4.5萬至10萬人,接管着中國多達三分之一的民營製造業企業。

路透社專門採訪了幾位“廠二代”,這些人描述了他們在面臨諸如勞動力成本、工人短缺以及在某些情況下與父母在企業發展道路上存在分歧等挑戰的同時,試圖將家族企業帶入現代化、高效率化的過程。

接受了路透社採訪的史蒂芬·杜說,他的父母50多歲,現在已經把工廠的大部分事情交給了他。和他的同齡人一樣,史蒂芬·杜在舒適和充滿機遇的環境中長大,他在新西蘭上了高中和大學,主修電氣工程。之後移居美國,在蘋果供應商富士康位於威斯康星州的工廠工作。他研究了中國臺灣和日本的生產方法,專注於提高生產效率。

他所學到的這些技能,將在一家1951年成立的工廠派上用場。他父親的商業頭腦和母親的辛勤工作使這家工廠成爲中國大型家電公司的供應商,銷售用於商場、電腦室、電池冷卻和醫療設備的溫度控制系統的組件。

f5f4bbf144fc766d2cff25c7d62244ea.jpg但在史蒂芬·杜2019年接管自家工廠之前,工廠的生產流程還非常傳統。他加入後,引入了專門的工業軟件,可以跨越會計、訂單、採購、交付和其他以前由人工處理的流程。他還改造了工廠車間,使叉車可以輕鬆地四處行駛,並將存儲和生產單元分組,以儘量減少平均年齡在50歲左右的員工的體力勞動。現在,一個工人只需要在工廠步行300米就能完成更復雜的任務,而在之前這個數字是一公里。在過去的三年裏,史蒂芬·杜還將工人工資提高了10-20%,使員工流動率保持在5%以下,這樣做帶來的好處是,工廠的生產效率提高了50%。

張澤清(音譯)是接受路透社採訪的另一位中國“廠二代”。據他估計,自從他開始與父母共同管理位於中國東南部城市瑞昌的蛋製品工廠以來,他通過數字化流程實現了類似的效率提升。

在瑞昌市益祥農產品公司,穿着綠色制服的工人將雞蛋放入連接在傳送帶上的杯子裏。機器上方的屏幕顯示了雞蛋密封的速度,並估計了每個工人的平均產量,以及包裝1萬個雞蛋所需的時間和人力。雞蛋上的條形碼可以跟蹤從農場到工廠再到商店的所有流程,並允許主管在手機上監控訂單、生產和交付,並根據實時數據做出決策。

張澤清說,他一開始並不想參與父母的企業經營,但他後來覺得自己必須介入,至少在幾年內,讓現年55歲的父母相信,技術升級和在電子商務平臺上建立新的分銷渠道是值得投資的事情。而自他加入以來,其企業的銷售額每年增長35%。

對這些中國“廠二代”的做法,兩名行業專家對路透表示,“廠二代”有助於提振中國低端製造業的發展,這對保持中國在全球製造業中的份額非常重要。

政府智庫中國科技創新研究院(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專門研究製造業升級的學者田偉華(音譯)表示,在成本上升、外部需求減弱、製造業中心在成本更低、欠發達國家興起的新環境中,中國“長二代”的技術知識和海外學習經驗,使他們比父輩有更好的機會保持企業競爭力。但是“技術升級並不能包治百病”,田說,這些“廠二代”們還需要採取進一步的改革,比如產品創新等。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