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沃克
據《華爾街日報》稱,受到香港抗議活動、《國家安全法》和新冠疫情的影響,一些跨國公司和外籍從業人員正在撤離香港,搬至新加坡或上海等其他同等級大都市。
此前,由於香港政府一直致力於把這座城市打造一個“開放型的世界之城”,並保留該城市法律體系中受英國影響的部分,以增強香港的包容性和多樣性,所以,外籍人士也能在此“感受到家一般的舒適”。“以前,(外國企業)在香港設分部是很自然的事,不需要多想,”香港歐盟商會主席弗雷德裏克·戈洛布回憶道。
但是,他繼續說,“現在,在港企業第一次產生了疑問:我們需要留在香港嗎?”政府公佈的數據顯示,自2019年以來,已有數十家國際公司將地區總部或辦事處遷出香港。上個月,香港美國商會剛剛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在325名受訪企業中,42%都表示正在考慮或已在計劃撤離香港。單就房地產業來看,根據該行業內諮詢公司“戴德樑行”發佈的數據,目前,香港的商業房產空置率正處於近15年來的最高水平,而其中80%的閒置房產此前的使用者都是跨國公司。
以“威富公司”爲例,該企業是“添柏嵐(Timberland)”、“北臉(The North Face)”等多個服飾品牌的母公司,已在香港開設辦事處長達25年,在此僱傭了約900名員工。然而,今年1月,它卻宣佈將關閉香港辦事處。再比如,歐洲奢侈品公司路易·威登集團(LVMH)和法國化妝品巨頭歐萊雅也表示正在從他們的香港分部調離一些員工。
在撤離香港後,跨國公司通常會前往新加坡或上海重新設立分部。《華爾街日報》分析稱,雖然香港和新加坡當局給自己的定位都是“連接東西方的橋樑”,但在一些企業看來,現在香港的“全球性”特徵有所衰退,並且,新加坡已建成完善的商業基礎設施,適合企業在此管理其製造商和供應商之間的區域網絡,因此,他們決定選擇新加坡作爲新的地區總部地點。而對於那些想專注於中國大陸市場的公司來說,上海則是更好的選擇。
除了國際公司以外,《華爾街日報》還從個人層面,報道了香港外籍人士的生活變動。從大數據上看,2020年,香港人口減少了46,500人。“我看到很多長期留在香港的朋友都要離開了,他們和我一樣,在這待了30年,愛這個城市,已在此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事業,”羅布·奇普曼說道,他在1980年代從美國移居到了香港。
即便如此,一些人提出了不同的觀點,稱在疫情結束後,香港經濟將變得更繁榮。此外,從2019年6月3日至2020年6月3日,來自中國大陸的企業在港開設了63家新的地區總部,同比增長12%,因此,有人認爲,香港與內地貿易的融合也有助於該市經濟的恢復。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