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疫情很難從根本上改變當前國際秩序,但將會成爲百年未有大變局的催化劑。”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4月7日在海外網舉行的第31期金臺沙龍上表示。圍繞“疫情下的國際格局”這一主題,金燦榮詳細解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關係、世界經濟等領域的影響。
在談到此次疫情對國際關係的影響時,金燦榮觀察到,美國在此次疫情防控方面整體表現欠佳,經濟出現負增長是大概率事件,美國國際影響力也會相對下降,因此有聲音認爲說疫情將成爲美國的“切爾諾貝利時刻”。金燦榮指出,面對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下這個結論還爲時過早。在國際關係中,一個國家的地位一方面取決於絕對實力,另一方面也取決於國家間力量對比。在此次全球抗疫過程中,歐盟作爲一個整體並未表現出較高的團結度,而且歐洲在物資、經濟等多方面對美國的依賴度仍然較高,在西方社會,美國的相對優勢仍然存在。與此同時,面對不斷飆升的數據,西方社會抗疫手段雖不盡相同,但歐美國家一些政客卻“不約而同”通過“甩鍋”中國“一致對外”、通過塑造自身“受害者形象”來推卸責任,以減少疫情防控不力帶來的對西方體制、價值觀的衝擊。如今西方國家依然擁有國際輿論場主導力,當歐美國家聯手“甩鍋”,並且其民衆還認同的情況下,西方既有秩序仍然是穩固的。因此,不能斷言此次疫情會成爲美國的“切爾諾貝利時刻”,也難以從根本上改變當前國際秩序。
儘管如此,此次疫情仍將成爲百年未有大變局的催化劑。金燦榮認爲,如果從生產力角度理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核心就是世界工業重心從西方向中國的轉移,這個轉移是否發生取決於中國第四次工業革命能否成功。而第四次工業革命率先在哪個國家成功,與這個國家的治理能力息息相關。突如其來的疫情是對各國治理能力的挑戰,截至目前來看,中國在橫向對比中防疫工作成效突出,治理能力相對較強。我們現在要深刻反思疫情初期在應對上的一些問題,但這也是事後諸葛亮的說法,因爲當時中國面臨的是未知病毒的突然襲擊,中國做的是倉促上陣的“閉卷考試”,在沒有任何可參照經驗的情況下就做出了武漢“封城”這樣史無前例的決定。截至目前爲止,大家可以看到,面對公共衛生的這個共同難題,中國的應對是有效的,對人類作出了貢獻。目前中國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經濟保衛戰開始全面展開,在推動國際合作方面也發揮了示範作用。因此整體來講,中國的國際地位呈上升趨勢。從這個角度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將因爲疫情而加快演變進程。
在談到疫情對中美關係的影響時,金燦榮認爲,中美關係脫鉤的可能性在增加。在此次疫情發生以前,中美關係已經進入下行軌道;疫情發生以來美國政客熱衷於向中國“甩鍋”推責,疫情對中美關係的影響總體呈現負面態勢。隨着疫情形勢變化,美國也有可能改變態度,尋求對華合作。在這樣的情況下,共同應對疫情或許能成爲中美合作的一個契機。
談到此次疫情對世界經濟的衝擊,金燦榮與上世紀二三十年大蕭條進行對比後表示,疫情雖然給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衝擊,但重演1929至1933年全球經濟大蕭條的可能性不大。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世界經濟重心都在西方,而且當時西方內部貿易戰打得不可開交;今天的世界經濟有一個新情況,就是以中國爲代表的新興國家崛起,這有利於分散全球出現系統性危機的風險。中國和美國是當今世界經濟的兩大引擎,而且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在增長。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16.3%,支撐了世界經濟1/3的增長率。目前中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國開始積極復工復產,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巨大沖擊。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