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月8日,曾創作《畢業生》(The Graduate)等經典影片的好萊塢著名編劇巴克·亨利(Buck Henry)在洛杉磯的醫院因心臟病發去世,享年89歲。
巴克·亨利於1930年12月9日出生在紐約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原名亨利·祖克曼。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股票經紀人,但亨利並未繼承這份家族事業,反而追溯他那位在默片時代曾短暫當過電影演員的母親的步伐,從大學時代起就對演戲、舞臺劇極感興趣。
大學畢業之後,亨利作爲文藝兵應徵入伍,“越戰”期間曾在美國駐紮於西德各地的軍營中參與演出、編排各種歌舞作品,逐步積累創作經驗。退伍之後,亨利回到紐約,想要繼續演戲,但卻始終找不到機會脫穎而出。
1959年,他與好友阿蘭·阿貝爾(Alan Abel)合組了一個搞笑團體——裸體動物有傷風化協會(Society for Indecency to Naked Animals),簡稱SINA。他們主張要給紐約乃至全美國的所有動物包括小狗、馬駒、奶牛等穿上長褲或是短褲,以提升全社會的道德風氣。如今一看,這純屬惡搞行爲,但放在六十年前社會風氣仍相當古板、保守的美國,卻被大多數人當了真。亨利與阿貝爾被邀請上各類電視節目,他們的惡搞觀點竟然還真獲得不少人的支持,還與反對者展開認真又激烈的辯論。據說,當時有幾百萬美國老百姓都被SINA的聲明蒙在了鼓裏,直至1963年纔有記者戳穿了SINA的真面目,曝光了這兩個年輕人的真實身份。
此後,亨利開始活躍於紐約多個小劇場喜劇團體,並在1964年首次創作電影劇本《麻煩精》(The Troublemaker)。1965年,喜劇導演梅爾·布魯克斯(Mel Brooks)找來亨利合作電視連續劇《糊塗偵探》(Get Smart)。由唐·亞當斯(Don Adams)飾演的特工麥克斯韋爾·精明,開了惡搞007電影的先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也曾經譯製後引進我國,在不少電視臺播出,培養出不少中國粉絲。1967年,巴克·亨利憑此劇獲得艾美獎最佳喜劇類編劇獎。
就在此時,因處女作《誰怕弗吉尼亞·沃爾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而正走紅的年輕導演邁克·尼科爾斯(Mike Nichols)決定將小說《畢業生》搬上銀幕,他找了好幾位編劇來做改編工作,結果交出的劇本都沒能讓他滿意。先後“槍斃”至少四稿劇本之後,他想到了巴克·亨利。結果,亨利果然沒有讓尼科爾斯失望。他在原著基礎上,注入不少自己的人生體驗與觀察心得,描摹出了當時美國社會的整體風貌和時代精神,深深打動了當時的美國年輕觀衆。
1967月12月,《畢業生》正式公映,成爲整個聖誕檔期的票房冠軍,至次年春天下檔時,《畢業生》的全美累計票房已達到歷史第三高,僅次於《亂世佳人》與《音樂之聲》。此外,該片還拿到了多項奧斯卡提名,其中也包括巴克·亨利的最佳改編劇本獎提名,可惜最終輸給了電影《炎熱的夜晚》。
巴克·亨利在《畢業生》中客串門房,展現了他的搞笑功力。
《畢業生》的成功,直接帶動了好萊塢電影製作的大趨勢:由原本多以成年觀衆作爲主力受衆,轉爲以年輕人作爲主要目標。在亨利看來,他和導演尼科爾斯、製片人拉里·圖曼當時所想的,就是要爲年輕一代拍攝一部電影。而《畢業生》所講述的東西,恰巧又是他們三人所理解、所擅長的。“我們三個都覺得,自己就是書中的主人公本傑明,而這也正是這個故事打動我們的地方。”
1970年,巴克·亨利又與邁克·尼科爾斯再度合作,將文學名著《第二十二條軍規》(Catch-22)改編爲電影,同樣獲得成功。2009年接受媒體採訪時,亨利曾說過:“我最擅長用別人的腔調來寫東西,所以我拿別人的小說和舞臺劇來改編電影劇本的時候,最爲得心應手。”
劇本創作之餘,巴克·亨利也曾涉足導演領域。1978年,他和演員沃倫·比蒂一同執導了由後者擔綱主演的電影《上錯天堂投錯胎》(Heaven Can Wait),最終拿到一項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負於《獵鹿人》)。當然,他的主職仍舊是當編劇,還創作過由芭芭拉·史翠珊主演的《俏冤家》(The Owl and the Pussycat,1970)和《愛的大追蹤》(What’s Up, Doc?,1972);由格斯·範·桑特執導、妮可·基德曼主演的《不惜一切》(To Die For,1995)等作品。
在羅伯特·奧德曼的《大玩家》中,巴克·亨利飾演他本人。
創作之餘,亨利也樂於在自己感興趣的影視作品中客串一把,展現一下自己當年最擅長的搞笑本領。他曾在《畢業生》中客串過賓館前臺,在前些年熱播的美劇《我爲喜劇狂》裏演過蒂娜·菲的父親,還在大導演羅伯特·奧特曼諷刺好萊塢娛樂圈的《大玩家》裏親自上陣扮演自己。片中,他來到由蒂姆·羅賓斯飾演的製片人的辦公室內,一本正經地告訴對方,自己手裏有個《畢業生2》的劇本,正在找投資!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