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時,16歲的張沛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奔赴戰場,經過戰爭的洗禮,從部隊轉業後,毅然支援紮根邊疆,建設新中國,與廣西一家機械廠共同成長、由弱變強,並帶領企業成爲上市公司。張沛也從一名志願軍戰士成爲上市公司的董事長。
張沛年輕時照片。受訪者供圖
16歲入伍中國空軍
“這些是我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後所獲得的紀念品,它是那段崢嶸歲月的見證。”紅閃閃的軍功章、略顯陳舊的軍功證明書、英姿颯爽的軍裝照……因爲一段特殊的歷史,86歲的張沛一直珍藏這些紀念品。
知道有記者前來採訪,張沛早已提前將紀念品擺放整齊。10月27日,在廣西柳州市柳工生活南區,張沛深情地望着這些“老物件”,詳細而認真地介紹每個軍功章和榮譽證書的由來。
雖然已年過八旬,張沛腰桿筆直,臉上精神奕奕,走路仍然豪邁矯健。從入伍講起,張沛緩慢而堅定的聲音一下子把我們拉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時,全國上下都在宣傳保家衛國,徵集志願軍到抗美援朝前線。1934年出生的張沛是江蘇南通人,年僅16歲的張沛懷着滿腔熱情,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那時只想上戰場,根本就沒考慮過怕死的問題。”回憶起參軍入伍、奔赴戰場的情形,張沛依然歷歷在目。
中國人民解放軍航空學校爲張沛頒發的畢業證書。周瀟男 攝
刻苦學習 申請赴前線參戰
入伍後,張沛一心想到前沿陣地殺敵立功。由於抗美援朝形勢發展急迫,新建空軍部隊急需地勤人員。1950年10月初,張沛經體檢合格後,被選送到濟南空軍第五航空學校機械師班學習空軍地勤。
“我們是爲抗美援朝而參軍的,因此,我們學習的時間抓得很緊,上課堂、禮堂、飯堂都背上書包列隊齊行。那時候,大家都是滿腔熱血,都想早點上戰場,我們班全部同學都寫了申請書,申請到前線去參戰。”
1951年5月,學校決定讓張沛等學生提前畢業。張沛被分配到中國志願軍空12師34團,進駐上海虹橋機場進行訓練。儘管已經過去了70年,張沛對當年的學習生活仍然記憶猶新,他記得自己是從最檢查飛機開始學習,後來逐步學習飛機的各種定期維護、故障排除、文件記錄等。
“我們深知戰爭形勢的緊迫,大家都會主動要求多做工作,尤其是獨立發現和排除故障的方面的。”雖然實戰經驗不足,求戰心切的張沛和他的戰友們,抓緊點滴時間刻苦學習。
張沛榮獲過的各項獎章和證書。周瀟男 攝
每天凌晨三點起牀負責地勤工作
1952年3月19日,張沛隨部隊進駐到鴨綠江邊中朝邊境的遼東大孤山機場,正式參與抗美援朝戰鬥。 進入戰場的第一天,張沛就經受了極寒天氣的考驗。“零下二十幾度,感覺冷氣直往褲子裏鑽。只能跺腳搓手取暖直到天亮。”
張沛回憶稱,作爲地勤人員,和戰友們睡在工棚裏。每天認真細緻的做好飛機的戰前準備工作,保證故障不過夜。全天處於待命狀態,一有警報立即協助飛行員戰鬥起飛。
“那時候的維修任務十分繁重,每天3點鐘起牀,爲飛機升空作戰做好一切準備。每次飛機起降後,都要做各種檢查,不能有任何失誤,還要儘量快速。因爲當時我方飛機少,敵方飛機多,爲了對敵,飛行員必須頻繁出戰,一天少則二三次,多則四五次,就靠地勤維護戰機性能,保障戰機隨時可以升空作戰。”
雖然戰爭緊張,張沛仍利用空隙學習時事政治和討論戰時機務保證問題。“我們還開展技術革新,當時爲解決副油箱的可靠供油,研究出簡單又可靠的通氣檢驗方法,成功的保證了副油箱的可靠供油,該方法在部隊中進行了推廣並受到獎勵。”
經歷生死考驗
和正面戰場相比,地勤人員較少見烽火連天的場面,但驚心動魄的事情時有發生。一天,張沛所在大隊的8架戰機正在等待戰鬥值班,飛行員坐在駕駛艙內,張沛站在機旁懸梯上,隨時協助飛行員起動升空。突然2架美國F86敵機飛抵機場臨空掃射,爲保護飛行員安全,張沛和機械師們自覺的趴在駕駛艙頂上,用身體保護飛行員。“這時有一架蘇軍飛機返航,美F86機立即追上蘇軍機射擊,使我們逃過一劫,大家都經受了一次生死考驗。”
張沛清楚地記得當年的12月2日,34團飛行人員駕機擊落了一架F86敵機。“知道敵機被擊落,激動地歡呼雀躍,熱淚盈眶。飛機回來後,我們在上面噴上第一顆紅五角星,後來每次擊落敵機,就噴上一個顆星。”
張沛自豪地說,正是因爲這場戰鬥中的出色表現,全團榮立了集體二等功,而他本人也榮立了個人三等功。
“我們團在空戰中也有數名飛行員犧牲,他們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烈士,永遠懷念他們。”說到此處,張沛神情黯然,嘆了一口氣。
張沛獲得的軍功證明書。周瀟男 攝
從志願軍戰士到上市公司董事長
由於戰爭中作出了貢獻,張沛獲得了朝鮮政府頒發的軍功證書,並獲得了1953年去北京參加國慶檢閱的機會。
“哪裏需要我,我就到哪裏去。一切服從組織的安排。”1959年,張沛轉業到地方,爲支援邊疆,開始紮根廣西。
1964年,張沛進入柳州工程機械廠工作。由於對機械技術有着天然的愛好與興趣,張沛很快在裝載機研製小組中成爲技術骨幹。1968年,型號Z435的裝載機通過國家鑑定,這是我國首臺通過鑑定的裝載機,隨後開始小批量生產。
受從軍經歷的影響,張沛將抗美援朝精神融入血脈裏,將在部隊積累的技術經驗,傳承到工作崗位上。
“他對技術研究近乎癡迷,做事又執着又認真。雖然擔任領導崗位,但是經常和我們一塊加班到凌晨。他身上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柳工的工程機械在全球市場的異軍突起,他功不可沒。”柳工首席科學家初長祥評價稱。
張沛在柳工先後擔任過設計組長、副廠長、廠長、董事長等職務,獲得過全國勞動模範和中國機械行業終身成就獎等榮譽。擔任柳工第三任廠長期間,認爲當時的生產能力影響了柳工的發展步伐,於是決定成立股份制公司上市。1993年10月,“桂柳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成爲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廣西首家上市公司。
1999年,65歲的張沛正式退休。說起退休,張沛的老伴過話來:“他閒不住,本來退休就晚了幾年,退休後又被公司聘爲顧問,他總不忘關注公司的動態和發展”。
在張沛整潔簡樸的家裏,記者看到他的兩個老花鏡。張沛笑着給介紹:“這兩個老花鏡,都是每天學習用的。每天看書戴着一個,看電腦戴着一個”。說着,張沛隨手拿起沙發上的幾本書,“我每天都有看書讀報的習慣,時刻關注國防和軍隊建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現在的年輕人需要做的是腳踏實地的做好自己工作。”張沛用簡單樸實的話語,道出了自己的心願。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