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擴散,多國爲自保限制糧食出口

亞太日報

text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各國都出現民衆搶購日用品、食物的景象。彭博社3月25日報道,在一些國家,政府爲確保疫情期間的糧食穩定供應,正在採取限制糧食出口措施。有專家擔心,此舉會擾亂全球供應鏈,進一步導致食品價格上漲。

報道舉例稱,在全球最大小麥生產國之一的哈薩克斯坦,該國已經禁止小麥、胡蘿蔔、糖、土豆等產品的出口;越南暫停了新的大米出口合同;塞爾維亞停止了葵花籽油等產品的出口;俄羅斯方面也表示會每週評估情況來決定是否出臺出口禁令。

對各國政府而言,雖然目前食品供應仍然充足,但新冠病毒引發了前所未有的限制措施、恐慌性搶購以及勞動力短缺等問題,且物流方面的障礙也讓產品運輸變得更加困難。

報道指出,儘管目前只有少量國家採取行動,也沒有確切跡象表明未來將出現更多效仿者,但這讓人懷疑是否會擾亂農產品供應鏈和貿易流動,甚至引發一波“食物民族主義”浪潮。

英國智庫查塔姆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主任蒂姆·本頓(Tim Benton)坦言:“我們已經開始看到這種現象,封鎖會讓這種情況變得更糟。”

此外,貿易限制正在喚起人們對保護主義的回憶,而後者往往是利大於弊的。且這些限制措施是“由焦慮驅動”,而非爲了應對作物歉收或其他供應問題。

對於某些產品而言,少數幾個國家佔據了其大部分出口供應,例如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也是北非的主要供應國;越南則是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國,對菲律賓的供應量巨大。因此,這些產品運輸的中斷將對全球產生重大影響。

另一些國家正在增加戰略儲備。例如阿爾及利亞和土耳其等主要小麥進口國,紛紛舉行新的招標。摩洛哥則表示,6月中旬之前將暫停收取小麥進口關稅。

本頓指出:“如果各國不合作確保全球供應,而是將自己的國家放在首位,就可能會陷入更糟糕的境地。”他警告稱,瘋狂的採購加上保護主義可能導致食品價格上漲,這一循環可能會延續下去。

報道稱,食品價格上漲會產生重大影響,2011年和2008年的糧食價格飆升期間,非洲、亞洲和中東的30多個國家就發生了騷亂。“沒有食物供應,社會就會完全崩潰。”本頓說道。

2010年以來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 圖源:彭博社

美國CoBank銀行研究部副總裁丹·科瓦爾斯基(Dan Kowalski)認爲,與前幾次食品價格飆升時期不同,全球玉米、小麥、大豆和大米等主要農作物的庫存充足。他預計目前價格不會出現大幅上漲。

不過彭博社指出,由於近期購買量激增,一些食品的價格已經開始上漲。例如芝加哥小麥本月期貨價格上升超過8%;美國牛肉批發價格本週也飆升至2015年以來最高水平。

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西姆·託雷羅(Maximo Torero)認爲,從各國目前面臨的問題來看,現在不是實施此類限制政策的時候,“相反,現在是合作和協調的時刻。”

(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