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牧之
俄烏軍事衝突已經持續了超過15個月,雙方均已承受了至少十餘萬的人員傷亡。另外工業和農業產業在這場戰爭中也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不久前卡霍夫卡水庫大壩遭破壞,也對烏克蘭南部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壞,至此,關於這場戰爭將如何收尾,也就成了地緣政治領域一個棘手的難題。
實際上在5月末,俄羅斯曾經乘着巴赫穆特大捷的餘威向烏克蘭提出了和談條件,表示烏克蘭要承認現有俄控區的合法性,並重新承諾不加入北約並保持中立,同時要讓俄語成爲其官方語言之一。而對於這種明顯是“承認戰敗”一般的條件,烏克蘭方面也是斷然拒絕。
同時烏克蘭官方也在國內進行了一場公開的抽樣調查,調查的問題就是“是否支持在當前領土現狀的情況下和俄羅斯媾和”。調查結果顯示,在烏克蘭東部,有75%的烏克蘭公民拒絕讓步,而在目前洪水氾濫的烏南部地區,拒絕妥協的烏克蘭公民比例高達80%。基輔當局也因此立即公佈了這一調查數據,表示烏克蘭國內民意沸騰,是斷然不會在當前這種四個州已被奪走的情況下和莫斯科媾和。同時基輔當局還表示,受第聶伯河決堤的影響,以及前幾天豹2式主戰坦克縱隊遭俄軍襲擊造成的影響,烏克蘭的反攻計劃將推遲到大約今年秋季纔會實施。
我們認爲,作爲實際上領土被佔領一方的公民,在樸素愛國情懷的驅動下,選擇不妥協是基本的公民本能之一,這也顯示出基輔當局仍在烏克蘭有着廣泛的民意基礎。但是從治理者的角度來看,這場俄烏衝突給烏克蘭帶來的是無盡的災難,戰火本身帶來的破壞,已經讓烏克蘭或需要花費數年甚至是十餘年來進行重建,而經濟和工業水平等方面的復甦也需要漫長的時間。本是同根生的俄烏兩國,之所以現在劍拔弩張,也是美國主導的北約東擴計劃造成的惡果,及時跳下美國人的戰車,對烏克蘭政客來說也不失爲明智之舉。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