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後高鐵里程翻番,連接50萬人口以上城市

亞太日報

text

在當前構建基於“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加快鐵路尤其是高鐵的建設,有着重要意義。

國鐵集團近日出臺《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提出了中國鐵路2035年、2050年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15年後高鐵里程翻番

根據《規劃綱要》,到2035年,將率先建成服務安全優質、保障堅強有力、實力國際領先的現代化鐵路強國。其中,現代化鐵路網率先建成。鐵路網內外互聯互通、區際多路暢通、省會高效連通、地市快速通達、縣域基本覆蓋、樞紐銜接順暢,網絡設施智慧升級,有效供給能力充沛。全國鐵路網20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7萬公里左右。20萬人口以上城市實現鐵路覆蓋,其中5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通達。

我國大規模高鐵建設自2004年開始,經過十幾年的建設,至2017年寶蘭高鐵開通,標誌着中國高鐵網“四縱四橫”建設收官,並開始向“八縱八橫”的目標邁進。根據國鐵集團公佈的最新數據,截至2020年7月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4.14萬公里,其中高鐵3.6萬公里。這也意味着,未來15年左右,高鐵運營里程將比現在增加近一倍。未來15年將大致保持現有的建設規模。

同時,20萬人口以上城市要實現鐵路覆蓋,其中5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通達,這也意味着地級市基本通高鐵——當前我國大多數地級市城區人口已經達到50萬以上。根據規劃,未來通過建設以高鐵主通道爲骨架、區域性高鐵銜接延伸的高鐵網,實現省會城市和5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通達,形成相鄰區域3小時高鐵圈。

另外,不少經濟發達的縣城和沿海的一些特大鎮城區人口在20萬以上,這部分城市隨着當前城際鐵路和市域鐵路的建設也將實現鐵路覆蓋。

按照國鐵集團介紹,未來將在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城鎮化地區統籌規劃建設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優先利用高鐵、既有鐵路通道資源服務城際、市域客運需求,形成城市羣內2小時城際交通圈,都市圈、特大及超大城市1小時市域通勤圈,打造軌道上的城市羣和都市圈。

近日,國家發改委批覆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根據規劃,近期到2025年,大灣區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里程達到4700公里,全面覆蓋大灣區中心城市、節點城市和廣州、深圳等重點都市圈;遠期到2035年,大灣區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里程達到5700公里,覆蓋100%縣級以上城市。

構建“雙循環”新格局的一環

今年中央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今後經濟工作的發展方向。其中,加快鐵路建設,是構建“雙循環”新格局的重要內容。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分析說,鐵路建設本身是很大的投資,可以帶動鋼鐵、水泥、裝備製造等產業的發展。在內循環裏面,鐵路是流通的基礎,無論是高鐵還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建設,都可以促進要素的流動,促進需求的對接,進一步打破市場壁壘,做大做強國內市場,擴大內需。

在旅遊方面,對於過去因交通不便而“藏在深閨”的風景名勝地來說,高鐵開通可以帶來源源不斷的遊客。例如,貴(陽)廣(州)高鐵通車後,原本寂靜的肇興侗寨一年比一年熱鬧,貴州的旅遊產業高速發展。2018年貴州省旅遊總收入9471.03億元,增長33.08%;2019年旅遊總收入爲12321.81億元,增長30.1%。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高鐵的建設也有利於產業向沿線轉移,方便人口在沿線城市集聚,提高人口集中度和城鎮化率,提高消費水平,有利於擴大內需。

例如,自 2009年武廣高鐵開通以來,大灣區的不少產業轉移到武廣高鐵沿線,兩湖地區的經濟強縣也主要分佈在沿線附近。

今年6月28日,備受關注的商合杭高鐵合肥至湖州段開通運營,該線經湖州站與南京至杭州。

安徽省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林斐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對安徽來說,商合杭高鐵是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通道,將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促進皖北、皖南相互融合。同時,商合杭高鐵連接長三角發達城市,有利於加快長三角區域一體化。

不過,彭澎也提醒,在高鐵場站的選址上,還是要更加合理佈局。過去一些大城市的高鐵站都在遠郊區,現在都在往主城區走,尤其是中等城市,最好還是離主城區近一些,這樣才能方便出行,發揮更大作用。

同時,高鐵、城際軌道、市域鐵路的建設對於城市羣和都市圈的構建至關重要。

(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