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過冬 但虧損未必源於補貼

Asia Times

text

2月13日,內地媒體曝光了一組滴滴出行的財務數據,顯示滴滴去年全年虧損額高達109億元人民幣(約為16.4億美元),而2017年的虧損額是25億元人民幣。隔日,滴滴CEO程維在月度會議上宣布,滴滴要準備過冬了,將裁掉15%的員工,涉及2,000個崗位。

去年的虧損大幅增長,據稱主要是由於給司機的補貼,這一塊燒掉了113億元。司機的收入現在30%左右來自補貼。

我們都知道,過去幾年滴滴曾大打補貼大戰,直到與快的合併。在慣常的套路裏,合併之後就可以結束燒錢了,為何滴滴還花這麽多錢補貼司機呢?這是因為滴滴遠未「一統江湖」,不僅有一大票如曹操專車、首汽約車等平台,還湧現出美團打車、高德地圖等競爭對手。

這些對手各有所長,比如曹操和首汽,這兩家提供車輛給司機,服務質量好、司機來源穩定。而高德地圖提供一鍵跨平台租車,不僅大幅提高租到車的概率,還可以通過貨比三家來省錢。

相比之下,滴滴司機使用自己的車輛,對滴滴忠誠度非常低,他們自己負擔著汽油、折舊、維修、保養等費用,每天工作12個小時,所以往往對滴滴怨言不少。為了籠絡司機——沒有他們就無法保證接單率——滴滴必須持續地提供補貼。

就在這個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初六的14天裏,滴滴向有工作的司機們發放了3.05億元的補貼。

當初與快的合併,結果是給更多公司的出頭創造了機會。看來每個業態都不可能只有一個巨頭,如果吃下了對手,就會冒出新的對手,比如當年優酷合併了土豆,結果是為愛奇藝的崛起騰出了空間。也許只有即時通訊這個行業允許一家獨大,因為大家都用一家才能最大化溝通效率。

眼下滴滴是不是真的缺錢了?

未必。2018年四月,滴滴在私募市場完成了一輪55億美元的融資,融資前滴滴還有10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

滴滴一邊說要過冬、裁員,另一邊野蠻擴展從未止步,一直在持續地買買買。據公開數據不完整統計,2018年滴滴全年對外投資超過200億人民幣。滴滴業務已從單純的叫車服務發展至交通大數據、金融、酒店等多個領域,比如售賣保險,而業務範圍也擴展至拉美、日本、澳洲、印度等多個國家,加碼國際化。

這些投資的效果怎麽樣,滴滴沒有透露過。有可能是滴滴投資過多,大多失敗,於是拿「補貼」這個理由來搪塞,掩蓋投資失敗虧掉的錢,做一個財務洗澡。

撰文:金炎

相片: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