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安倍晉三:本是平凡人卻做前堂客

亞太日報

text

作者: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助理研究員 黃剛

2022年7月8日,距離日本參議院選舉投票僅剩兩天時間,日本朝野各黨正在爲爭奪選票做最後衝刺。這一天上午,已經卸任近兩年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來到以星羅密佈的古剎、靜謐的森林與溫順的鹿羣聞名於世的古都奈良,爲自民黨候選人助選。11時30分左右,安倍登上近鐵大和西大寺車站前臨時搭建的一個簡易平臺,面對聚集在周圍的數十名聽衆,開始發表街頭演講。這不過是日本競選活動中最常見的場景。然而,一兩分鐘後,意外的一幕發生了,突然傳來的兩聲槍響打斷了安倍的演講。安倍被一名可疑男子從背後襲擊,中槍倒地,胸口鮮血直流。12時20分左右,已經處於心肺功能停止狀態的安倍被送至奈良縣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搶救。在經過4個多小時的全力搶救後,安倍還是因傷勢過重,於17時03分不治身亡,終年67歲。

包括安倍本人在內,或許沒有人能夠想到,在日本這樣一個治安良好、嚴格控槍、每年死於槍擊事件的人數通常只有個位數的國家,安倍的人生會以這種令人錯愕的方式猝然落幕。從叱吒風雲到喋血街頭,安倍又是如何走完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出身顯赫卻資質平凡

安倍晉三身世顯赫,1954年9月21日出生在一個政治世家,他的父安倍寬曾任衆議員、父親安倍晉太郎曾任外相、外祖父岸信介,再加上外叔祖父佐藤榮作也曾任首相,因此號稱“一門三宰相”。但是,與這種顯赫的身世相比,安倍本人的資質卻很平凡,與一般人無異。京都大學政治學者中島嶽志曾經評價安倍是一個“平凡到可悲的人”。因爲學業差,安倍在高中畢業後沒能像自己的祖父、外祖父和父親那樣進入東京大學學習,而是就讀於成蹊大學這所1949年才創辦的普通私立大學。論學歷,戰後日本的歷任首相乃至政界精英幾乎都畢業於東京大學、京都大學、一橋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等知名高等學府,而安倍就讀的成蹊大學根本無法與這些知名高等學府相提並論,他的學歷可以說只比出生於農民家庭、沒有大學文憑最後卻成爲首相的田中角榮略勝一籌。

1977年,安倍從成蹊大學法學部政治學科畢業後被送往美國“鍍金”。然而,他在美國南加州大學留學一年後,便放棄學業回國了。1979年,回國後的安倍進入了日本鋼鐵製造業巨頭神戶制鋼所工作。1982年,由於父親安倍晉太郎出任外相,時年28歲的安倍聽從父親的安排,從神戶鋼鐵製作所辭職,開始擔任父親的祕書。而在父親擔任外相的三年多時間裏,安倍也多次陪同父親出訪,從而對外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積累一定了的外交經驗。1991年,距離首相寶座僅一步之遙的安倍晉太郎因癌症去世,安倍隨即繼承了父親在山口縣的“政治地盤”。1993年,時任39歲的安倍首次以自民黨候選人身份參加衆議院選舉,並當選衆議員,由此正式步入了政壇。

**平步青雲且屢創紀錄 **

自民黨內,安倍加入了父親擔任過會長的清和政策研究會這一派系。隨着2000年4月該派系會長森喜朗出任自民黨總裁和首相,安倍也開始平步青雲,同年7月,剛剛第三次當選衆議員的他被任命爲了內閣官房副長官。2001年4月小泉純一郎出任自民黨總裁和首相後,安倍進一步受到重用。2003年9月,安倍被提拔爲自民黨實際上的二號人物——幹事長。雖然在任僅一年,便因爲自民黨在2004年的參議院中未達預期目標而引咎辭職。但2005年10月,安倍再次被委以重任,首次入閣就擔任內閣官房長官,成爲了小泉內閣的“大管家”。2006年9月,執政長達5年多的小泉卸任,而時任52歲的安倍作爲小泉“欽點”的接班人則順利當選自民黨總裁和首相,成爲了戰後最年輕的日本首相,也是首位出生於戰後的日本首相。

在戰後日本,由於自民黨長期把持政權,日本政界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要成爲自民黨總裁和首相的基本條件是,至少擔任過自民黨幹事長、總務會長和政務調查會長這三個黨內要職中的兩個以及至少擔任過財務大臣、外務大臣、經濟產業大臣這三個內閣要職中的兩個,如果一個人沒有擔任這些職務的經歷,就難以領導自民黨和內閣。而到2006年爲止,安倍不僅沒有擔任過除幹事長之外的其他黨內要職,也沒有擔任過三個內閣職務中的任何一個,僅用13年時間,就從一名普通衆議員成爲了登上日本政界權力巔峯的人,這堪稱奇蹟。

不過,由於內閣成員醜聞連連、自民黨在2007年的參議院選舉中失利等原因,在任僅一年的安倍於同年9月以健康狀況惡化爲由辭職下臺。此後,隨着身體狀況得到改善,安倍開始走出蟄伏期。在2009年的衆議院選舉中,自民黨第二次丟失政權,淪爲在野黨。不過,安倍本人依然連續第六次當選衆議員。2012年9月,安倍東山再起,當選自民黨總裁。同年12月,他領導自民黨贏得衆議院選舉的勝利,從民主黨手中奪回了政權,他也成爲了戰後日本首位“回鍋”首相。

再度出任首相的安倍不僅實現了長期執政,創造了多項紀錄,而且在日本內政和外交兩方面都留下了重大印記。在經濟上,他推出了以激進的寬鬆貨幣政策、機動的財政政策以及促進民間投資的結構性改革爲主軸的“安倍經濟學”。在政治上,他積極推動修改憲法,不顧在野黨和民衆反對強行出臺新安保法,解禁集體自衛權,極大改變了戰後日本以“專守防衛”爲原則的防務安全政策。在外交上,他在致力於強化日美同盟的前提下,以所謂“俯瞰地球儀”外交處理日中、日俄等雙邊關係。而且,在他的主導下,東京成功獲得了2020年夏季奧運會及殘奧會舉辦權。

2018年,安倍繼2015年之後連續第三次當選自民黨總裁。2019年5月,日本新天皇即位,日本的年號從“令和”改爲“平成”,安倍也因此成爲了平成時代最後一位首相和令和時代的第一位首相。同年8月,安倍包括其第一個首相任期在內的合計任職天數達到2799天,超越其外叔祖父佐藤榮作,在戰後歷任首相中排名第一。同年11月,安倍包括其第一個首相任期在內的合計任職天數達到2887天,超越曾在20世紀初三度出任首相的桂太郎,成爲日本憲政上任期最長的首相。

“壯志未酬”身先死

2020年初,正當安倍志得意滿地準備以首相身份迎來東京奧運會開幕式之際,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把日本以及已經連續執政近8年的安倍帶入了“至暗時刻”,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也被迫延期舉辦。同年8月,因忙於應對疫情而焦頭爛額、身心俱疲的安倍,以“舊疾復發”爲由宣佈辭職。9月16日,連續任職天數達到2882天、合計任職天數達到3188天,且雙雙創下日本歷任首相之最的安倍,正式卸任首相。

未能在任期內實現修憲、北方四島(俄羅斯稱南千島羣島)迴歸以及解決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可謂是安倍的三大遺憾,而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壯志未酬就放棄職務猶如斷腸之痛”。不過,安倍卸任後並未從政界引退,在短暫休養後就再次活躍於政治一線。他先是扶植從2012年12月起在他手下擔任內閣官房長官長達7年8個月的菅義偉接替他出任自民黨總裁和首相,以延續“安倍路線”。2021年10月,岸田文雄內閣上臺。次月,剛剛連續第十次當選衆議員的安倍再次走上前臺,接任自民黨第一大派系清和政策研究會的會長。不僅如此,他還就日本外交、防務安全、經濟等多領域的議題頻頻公開發表見解,進一步集聚保守派勢力的支持。因此,日本國內外普遍認爲,安倍即使不會“梅開三度”,再次出任首相,也會作爲令和時代的“造王者”繼續保持強大影響力。

如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戰後日本首位遇刺身亡的首相級人物竟然成爲了安倍身上的最後一個標籤。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