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雙循環”戰略支點 以更高水平開放塑造粵港澳大灣區新優勢 ——2020年海絲博覽會主題論壇將在穗舉行

李晴晴

text

亞太日報訊

9月21日,2020海絲博覽會新聞發佈會在廣州市新聞中心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由廣州市人民政府承辦,廣州市貿促會執行的2020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主題論壇將於9月24日下午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上海合作組織祕書長弗拉基米爾·諾羅夫,巴拿馬國會第一副主席蘇萊·羅德里格斯·盧,泰中友好協會會長、泰國前副總理功·塔帕朗西等重要嘉賓將通過視頻方式在論壇上致辭。莫桑比克駐華大使瑪麗亞·古斯塔瓦,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中國區和蒙古國總協調官張保龍·布魯諾將受邀發表演講。埃及、尼日利亞、坦桑尼亞、突尼斯等多個國家駐華大使將出席論壇。

建設一流灣區,打造“雙循環”新高地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是國內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聚集地和規模廣闊、需求多樣的重要消費市場,也是中國經濟內循環與外循環的制度、規則、市場結合的對接區。

4a68ce95fadb49cea9dba4928ffccc71.jpeg

貫穿本屆論壇的主線是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優勢,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以更高水平開放爲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論壇以“開放創新推動高質量共建”爲主題,採用“1+4”的模式,即1場主題大會和4場平行分論壇。

在主題大會上,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祕書長範恆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等嘉賓將分別作題爲《以創新爲驅動,大力加強基礎設施高質量共建,爲“一帶一路”搭建支撐平臺》《以創新驅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引領“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全方位國際合作推動新型貿易方式高質量發展》的主旨演講。

4場平行分論壇包括院士論壇—科技創新之新動能,“一帶一路”國際產業合作發展論壇暨應急產業項目研討會,“海上絲綢之路”會展業發展論壇,“健康絲綢之路”國際合作論壇暨生命科學趨勢大會,將分別圍繞如何把握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會展新商機、如何推動國際抗疫合作、如何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應急合作新機制以及如何推動“新基建”等議題展開研討。

邁步科技創新,中外院士聚焦新動能

推動國內大循環,科技創新是關鍵。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也需要科技實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以來,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爲主軸的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帶正在加速形成,未來在支撐新發展格局中將扮演尖兵角色。

aHR0cHM6Ly9tbWJpei5xcGljLmNuL3N6X21tYml6X2pwZy9mODRrSkJYenJCV3RVaWJzSDFCU1ZyYmhFZXdWc0FUQVNVaE1xWmhYQk9YRU1TYWVqWEpkNktEb2VpYnZUdUFSZWFhcUZnbXNDcEVsN3ZqamZMMlF2em93LzY0MD93eF9mbXQ9anBlZw.jpg

作爲海絲博覽會主題論壇的品牌活動,2020院士論壇將對標對錶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聚焦“科技創新之新動能”,邀請中國工程院,俄羅斯工程院,加拿大工程院等多位中外院士及互聯網、通信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探討“加強5G技術在內的互聯網創新與數字經濟、5G+工業互聯網技術創新、韌性智能製造系統、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應用發展等前沿領域的合作,打造新基建、新模式、新經濟、新動能”“全力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功能”“突破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加強基礎研究,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培養,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等議題,爲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廣州建設科技創新強市、打造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等建言獻策。

推進產業合作,多國大使共話互聯互通

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將爲推進“一帶一路”進一步發展形成強大機遇和推動力。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海外市場應急產業的新機遇,本屆主題論壇特設“一帶一路”國際產業合作發展論壇暨應急產業項目研討會,邀請了尼日利亞駐華大使巴巴·艾哈邁德·吉達,坦桑尼亞駐華大使姆貝爾瓦·凱魯基,莫桑比克駐華大使瑪麗亞·古斯塔瓦等多國大使,就“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應急合作新機制”等話題開展圓桌對話。國際應急管理學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應急管理部中國地震應急援救中心科委主任曲國勝,商務部國際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李鋼,暨南大學應用管理學院院長蔡立輝,發改委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祕書長和振偉,新興際華集團總經理賈世瑞,亞太日報社長、新華社亞太總分社原社長俱孟軍等嘉賓,將就全球疫情下促進應急產業的發展,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等話題各抒己見。

會議現場還將舉行泰中國際貿易中心啓用儀式、新興際華集團應急產業合作百億級戰略協議簽訂儀式和亞太大使智庫揭牌儀式,並舉辦“絲路與亞洲未來”主題圓桌會。

加速提質升級,成立會展業合作聯盟

如果說廣交會重在擴大貨物貿易出口,進博會重在推進貿易平衡發展,服貿會重在加快服務貿易發展,它們構成了支撐“雙循環”的三大平臺,那麼會展業大大小小數以萬計的展會則共同形成了服務新發展格局的強大合力。

爲鞏固和重塑粵港澳大灣區在會展業的優勢,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展開更多國際合作,羣策羣力、共同謀劃會展業的發展,本屆論壇平行分論壇之一會展業發展論壇將以“乘風破浪、共贏海絲”爲主題,邀請全國會展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際展覽業協會名譽主席陳先進,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儲祥銀,世界展覽館協會主席、新加坡會展組織者與供應商協會主席、新加坡展覽集團執行總裁Aloysius Arlando等會展業領軍人物,聚焦新發展格局下會展業的創新與發展,從商業、科技、策略等視角,全面解讀會展業未來的機遇。

會上,“海上絲綢之路會展業合作聯盟”將首次亮相啓動併發布未來部分落地計劃。首批13家發起單位包括新加坡會展組織者與供應商協會、世展和新展聯合展覽(廣州)有限公司、漢諾威米蘭展覽(中國)有限公司等海內外知名展覽機構、會展業商協會和知名會展企業。 廣州國際應急展和中國-南亞國際貿易雲展會簽約儀式也將在論壇上舉行。

攜手全球抗疫,鋪就“健康絲綢之路”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積極履行國際義務,密切同世界衛生組織和相關國家的友好合作,主動同國際社會分享疫情和病毒信息、抗疫經驗做法,向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質和技術援助,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爲進一步加強國際衛生交流合作,平行分論壇“健康絲綢之路”國際合作論壇暨生命科學趨勢大會將邀請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會長、廣東省中醫院原院長呂玉波,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斯坦福大學結構生物學系教授 邁克爾.萊維特等中外學者開展前瞻性謀劃和規律性思考,共同研討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監測預警和應急反應能力、科技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支撐作用等議題,向國際社會分享中國方案、中國經驗,提升我國在全球衛生治理體系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論壇現場將促成保利醫療與量子醫療戰略合作簽約,攜手進入微生態領域打造“人體微生態樣本銀行”。

促進文明互鑑,講述《海上來客》故事

海上絲綢之路,自秦漢以來就一直是中外海洋交通的大動脈,廣州承擔着中西方人文貿易溝通橋樑和樞紐的作用。“番禺亦其一都會也,珠璣,犀,玳瑁,果布之湊”,根據《史記》中的記載,早在2000多年前,漢初廣州的集市上,人們已能買到國外的犀角、玳瑁等奇珍異寶。

爲深入展示廣州歷史,主題論壇將現場設置4K超高清紀錄片《海上來客》播映互動環節,邀請各國大使、駐穗領事參與討論,爲促進經貿合作和政治互信奠定人文基礎。

《海上來客》在省委宣傳部、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由廣州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歷時三年打磨而成,是廣州首部本土製作的4k大型紀錄片,講述了三百年前第一艘來中國貿易的法國商船“安菲特利特號”的傳奇故事,填補了影視題材上的空白。“安菲特利特號”拉開了中法貿易的序幕,也帶來了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它當年的停泊地點,正是廣州黃埔古港。三百年前,每到季風時節,通向廣州的海上絲綢之路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船絡繹不絕。今天,全世界的交流交往早已突破了地理空間和氣候條件的限制,但歷史告訴我們,只有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纔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最強力量。

(來源: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