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Shannon
今年早些時候,拉賈和普里蒂-納拉西姆汗開始了一場以宣傳“禁止在公共場合吐痰”的橫跨印度的公路旅行。這對夫婦帶着擴音器,在一輛貼滿反吐痰標語的汽車裏大聲宣傳着他們的理念。
在印度,隨地吐痰的行爲充斥着大街小巷。有時是平淡無奇的口水,有時是因咀嚼檳榔或烤餅而呈現出紅色的唾液。因此,納拉西姆漢夫婦走遍了全國,旨在保護街道、建築和橋樑不受公衆吐痰的污染。
納拉西姆漢先生回憶,有一次,他們清理了浦那火車站的一面牆。但三天後,人們又開始在上面吐痰。他說:“根本沒有必要在牆上吐口水!”
對他們勸誡的反應歷來都是從冷漠到憤怒不等。納拉西姆漢先生回憶說,有一個人問道:“這有什麼問題麼?這是你家的財產嗎?”
但是,納拉西姆漢女士表示,在印度掀起的新冠疫情已經改變了一些事情,一些吐痰者開始道歉。她說:“對疫情的恐懼讓他們開始思考。”
一個隨地吐痰的國家
印度禁止吐痰的鬥爭一直朝三暮四。孟買市爲此做出了最大的努力,甚至還配備了“擾民 ”的義務監督員 —— 責罵人們不要在公共場合吐痰、亂扔垃圾或小便。
但長期以來,隨地吐痰的罪行基本上被忽視了。
隨後,新冠病毒出現了,它在空氣中的危險性加上印度男人喜歡隨地吐痰的習慣。官員們開始行動起來,根據《災害管理法》,對吐痰的行爲處以更高的罰款,甚至是監禁。就連總理納倫德拉-莫迪也呼籲人們不要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
這與2016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時的衛生部長在回答有關隨地吐痰的問題時在議會發言稱:“先生們,印度是一個吐痰的國家。我們在無聊時吐口水;我們在疲憊時吐口水;我們在憤怒時吐口水,或者我們就這樣吐口水。我們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時候吐口水。”
他說的也沒錯。在印度的街道上,吐口水是必然的:男人們躺在路邊,隨意地把頭挪動幾英寸,然後吐口水;駕駛汽車、自行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人也會在紅綠燈前毫不猶豫地伸出頭來吐口水。
而且這種習慣絕大多是屬於男性的。專欄作家桑託什-德賽表示,印度男人的大男子主義,體現在任何時候,甚至是在街道上解手。印度《電訊報》的副編輯烏達拉克-穆克吉也指出,吐痰也是一種“炫耀”,助長了有毒的男子氣概。
但爲什麼要在公共場合吐痰呢?
納拉西姆汗先生髮現原因有很多種,從憤怒到“打發時間”或者僅僅是因爲他們覺得吐痰是他們的權利。
根據歷史學家穆庫爾-凱薩萬的說法,這也源於“印度人對污染以及如何使自己擺脫污染的信仰”。一些歷史學家認爲,這種信仰可以追溯到印度教的觀念,即通過將任何髒東西排出來保持身體的潔淨。“對吐痰的態度超越了衛生問題。一位出租車司機曾經告訴我,‘我今天過得很糟糕,我想把我的不爽吐出來’。”
反對吐痰的戰爭
事實證明,曾經有一段時間,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隨地吐痰。在印度,吐痰在皇室宮廷中也得到許可,痰盂是許多家庭的核心。在中世紀的歐洲,你可以在吃飯時吐痰,只要是在桌子下面,嚥下唾液被認爲是 “沒教養的”。在英國,情況也並沒有好到哪裏去。
正是結核病的傳播最終打敗了這一西方的習慣 ——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對病菌理論認識的不斷提高起到了關鍵作用。
對病菌傳播方式的認識催生了新的社會習慣和習俗。人們學會了掩飾自己的噴嚏和咳嗽,拒絕握手,親吻嬰兒也不再被允許。這些意識的提高,也導致了男性的“行爲改變”。
但印度還有許多障礙需要克服。印度各邦從來沒有很努力地去結束這種習慣。而且吐痰的行爲在社會上仍然是可以接受的 —— 無論是咀嚼菸草、運動員在鏡頭前吐痰,還是寶萊塢中男人在相互爭吵時互吐口水的形象。
健康專家警告稱,僅僅靠懲罰,而不試圖瞭解吐痰的原因,將無法贏得反對這一習慣的戰爭。而在新冠流行的兩年裏,人們對改正這種特殊癖好的熱情也正在消退。但拉賈和普里蒂-納拉西姆漢並不氣餒。
“如果我們在浪費時間也沒關係,我們會努力的,” 納拉西姆漢先生說道,“如果我們能使哪怕2%的人態度上產生改變,那麼我們就已經有所作爲了。”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