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壓伊朗,歐洲也難化解伊核僵局

亞太日報

text

1月14日,英法德三國(E3)外長共同發佈了一項聲明,宣佈將觸發伊核協議中的爭端解決機制。這被認爲是歐洲對於伊朗中止履行核協議的嚴厲警告。

根據這一爭端解決機制,如果在未來30天內,伊朗同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德國無法在伊朗是否有權暫停履行核協議這一問題上協商一致,那麼E3可以選擇停止履行協議或是將爭議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而一旦提交安理會,根據協議規定,安理會需在30天內投票決定是否放鬆對伊朗制裁,若安理會沒有通過決議,此前的所有制裁將被重新實施,除非安理會另有決定。

歐洲採取這一手段是希望伊朗能放棄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的第五階段,重返伊核協議框架。但這一措施註定是一把“雙刃劍”。在美伊兩國尖銳對立的局面下,美國極有可能會對繼續放鬆制裁的決議投下否決票,而支持伊朗的俄羅斯也不大可能放行制裁伊朗的決議。這也就意味着,60天后伊朗將極有可能重新面臨來自聯合國的嚴厲制裁措施。一旦聯合國真正落實了針對伊朗的制裁決議,這將給伊核協議致命一擊,協議幾乎等同失效。廢除核協定會促使伊朗退出甚至走向擁核,這將極大地破壞中東無核化進程,並嚴重影響地區局勢的穩定。

歐洲各國自然是能預測到這一後果。但隨着中東局勢的日益緊張,伊朗宣佈加速鈾的濃縮、生產、研究和擴大,歐洲迫切的希望伊朗能重回伊核協議框架,並確保伊朗不會獲得核武器。在歐洲國家看來,2015年達成的伊核協議雖不完美但卻是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的最優選擇,在沒有一個可被各方接受的替代方案就單方面放棄現有協議的做法,並不符合國際社會利益。同時,歐洲也不希望伊朗因爲經濟制裁導致被過分削弱,因爲過分虛弱的伊朗會在海灣造成新的權力真空,並可能引發局部戰爭,造成中東的不穩定。因此歐盟不完全反對經濟制裁,僅將經濟制裁作爲惡化伊朗經濟、逼迫後者回到談判桌的必要手段。

目前來看,只要美國不放棄對伊朗的制裁,並重回伊核協議,伊朗繼續停止履行伊核協議相關內容、加速核計劃的可能性就越大。一旦伊朗擁核,勢必在中東引發連鎖反應,引發地區局勢進一步動盪。屆時,歐洲不僅將在未來面對一個擁有核武器的近鄰,在中東局勢惡化的背景下,歐洲當前面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危機將可能進一步惡化。這種結局絕不是歐洲國家所樂見的。在英法德三國宣佈將觸發伊核協議中的爭端解決機制後,伊朗外交部已表示,對於任何破壞協議的人,伊朗將作出堅決迴應。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阿巴斯·穆薩維在一份聲明中警告:“有必要說明,這三個歐洲國家採取的行動是被動和軟弱的。”歐洲各國也許只想感嘆一句,我太難了。

作爲一份經過10多年談判,厚達160頁的國際協議,伊核問題最終協議也是國際社會通過對話與談判解決地區爭端和矛盾的代表。而現在,協議僅僅簽署4年多時間,伊朗就一步步擺脫伊核協議束縛、協議則面臨生死關頭,歸根結底,是美國政府長期敵視伊朗、視國際協約如“糞土”、一切行動以“美國利益第一”的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外交政策的結果。各方必須堅持在全面協議聯委會框架內,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履約分歧,切實採取舉措,恢復協議權利和義務的平衡,全力維護和執行好全面協議,才能使伊核問題在外交框架下獲得解決,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和地區和平穩定。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