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重北
2020年,中國向全世界宣告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中國人徹底告別了絕對貧困。在剛剛過去的這一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絕對貧困現象歷史性消除,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
“中國是怎麼做到的?”所有人都想知道答案。而最想知道這個答案的,大概就是印度。
2月27日,印度《印刷報》發表文章,深刻發問:印度爲什麼不能像中國一樣消除絕對貧困?
40年前,中國和印度一樣,曾經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擁有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絕對貧困人口。但是現在,中國已經成功“摘帽”,擺脫絕對貧困,印度卻依然在原地打轉,依然擁有大量的貧困人口。於是這篇文章在開頭,便評價中國消除絕對貧困是“劃時代的事件”。
文章寫道,按照購買力評價標準計算,現在中國的人均收入是印度的2.7倍。而從各種指標來看,中國也領先印度10年到15年。早在15年前,中國就達到了印度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在人類發展指數(包括收入、健康和教育參數)上,中國也領先印度15年。而在更復雜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指數方面,印度再過10年也不太可能達到中國目前的水平。
至於其他指標,文章稱,其他指標要麼表現也不亮眼,要麼因爲缺乏數據而無法追蹤。比如,從印度2017-2018年的個人消費調查數據來看,與6年前相比,印度人的消費水平出現了令人震驚的下降。再比如,印度最近一次詳細的貧困人口統計要追溯到10年前。此外,可靠的就業數據在印度長期得不到追蹤,直到印度經濟監測中心(CMIE)開始定期發佈數據,這一狀況纔出現改觀。而CMIE的數據顯示,早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印度的就業率就已經出現下降。
另外,曾經超越中國成爲世界增長最快經濟體的印度,在疫情下也出現經濟增長停滯的情況,反觀中國經濟卻仍在持續增長。
把這些數據比較來看,與中國相比,印度差得不是一星半點,但也不能說沒有任何進步。文章寫道,相比之前,印度已經在供水、供電、衛生以及住房等方面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印度民衆的生活質量正在不斷提升。
即便如此,40年前中國和印度兩國發展和收入水平相當,國家貧困狀況也差不多,但是現在印度卻落後這麼多。難怪像《印刷報》這樣的媒體陷入反思:爲什麼中國能做到的事情,印度做不到?
對此,亞太日報特約評論員胡麒牧做出了分析。胡麒牧表示,印度脫貧之路之所以進展緩慢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一個國家發展經濟的初衷是讓全體人民還是一部分人過得更好。中國追求的是共同富裕,誰也不能掉隊,而印度還存在種姓制度,貧富分化嚴重,印度政府並不嘗試去改變這種狀態。
第二,在工作推進上,中國有制度優勢,全國一盤棋,可以調動發達省份的資源來幫扶落後省份,能系統化地進行扶貧,而印度這種聯邦制國家,各邦的權力很大,阻礙了全國範圍內資源協調和調配。
第三,中國實施了精準扶貧,集中資源工作,不斷創新扶貧方式,這也是印度做不到的。
第四,扶貧是要投入資源的,中國經濟長期保持高速和中高速增長,爲扶貧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而印度經濟近年來增長失速,在新冠疫情打擊下陷入負增長,社會問題突出,很難拿出大量資源扶貧。
上海政法學院東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楊震也給出了類似的觀點,首先,印度窮兵黷武,透支了太多的國力;其次,印度未能進行徹底的社會革命,導致工業化程度不高,生產力落後;最後,印度的社會制度導致分配不公,產生的直接後果就是貧富不均,因此難以脫貧。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