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援韓國,美國恐也難解“口罩荒”

亞太日報

text

據韓聯社援引青瓦臺3月24日消息,美國總統特朗普週二與韓國總統文在寅的通話中表示,他希望韓國可以爲美國提供醫療設備的支持。但與青瓦臺的信息不同,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白宮方面對求援隻字未提。另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透露美國正通過多國使領館尋求外部援助。儘管白宮有意掩蓋向外部求援的信息,卻難掩當前美國防疫物資嚴重短缺的現實情況。

2月底,美國衛生與公衆服務部部長阿扎爾曾表示,美國庫存N95口罩有3000萬個,但總需求量要3億個,缺口高達2.7億個。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近日表示,美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出現大幅增長,美國可能成爲全球新冠疫情新的震中。這意味着,美國防疫物資供應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近日,美國多地醫療物資接連告急。紐約州政府表示已經設法取得了7000臺呼吸機,但目前預測至少需要30000臺。在加州抗疫一線,防護服不夠,消毒洗手液不夠,N95口罩則完全沒有。僅加州海灣地區就有三十到四十家醫療機構在網上發出信息,請求物資支援……

面對日益增大的防疫物資缺口,特朗普政府祭出了《國防生產法》,擺出了“應戰之姿”。根據這部1950年通過的“戰時法案”,總統有權要求私營企業生產國防相關產品,並可控制這些產品的經銷。但目前看來,《國防生產法》能否解美國燃眉之急,尚是未知之數。

首先,實施《國防生產法》受到來自美國商界的巨大壓力。雖然特朗普已於3月18日發佈行政令,授權衛生與公衆服務部部長負責針對疫情實施《國防生產法》。但連日來,特朗普一直沒有真正動用《國防生產法》,一直聲稱美國有足夠多的公司主動生產口罩等醫療物資。CNN分析認爲,特朗普之所以寧願向外國求援,也不願意真正動用《國防生產法》,一個重要原因是“屈服於商界的壓力”。中央財經大學國防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副教授劉建偉認爲,動用《國防生產法》屬於國防動員,相當於用政府指令壓過市場機制,在美國企業看來這需要付出很大機會成本,即使最後生產過剩的防疫物資有政府兜底,美國企業也不願意犧牲時間、人力、管理等要素。

其次,不完整的產業鏈也是美國短時間無法提升防疫物資產能的限制因素。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一直處在國際產業鏈的上游,大量的中低端工業門類轉移至別國,造成了美國產業的“空心化”。儘管在技術層面上,本土企業在實現“轉產”難度不大,但涉及到複雜的生產鏈,短時間內很難滿足實際需求。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在疫情影響下,全球醫用物資供應鏈存在諸多斷點,這無疑加重了美國本土製造業的壓力。

最後,由於防疫策略缺乏系統性、整體性,也導致全美範圍遲遲無法形成抗疫合力,妨礙了防疫物資的有序生產調配。依照美國的制度設計,州政府擁有較高自治權,公共衛生安全也在其權責範圍之內。而嚴峻的疫情形勢給這套治理機制帶來了嚴重衝擊。由於未在美國全國層面形成統一的防疫物資使用調配計劃,美國州與州之間、州與聯邦政府之間存在着嚴重的防疫物資擠兌問題。在巨大的疫情防控壓力下,各州往往“各掃門前雪”,導致出現爭奪防疫物資資源的混戰局面。如何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也將是宏觀調配經驗不足的美國政府面臨的一大難題。

在嚴峻的疫情形勢面前,防疫物資短缺是各國面臨的普遍性問題。儘管美國醫療技術先進,但如果不盡快解決防疫物資短缺的內源性問題,恐怕也“難爲無米之炊”。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