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團結對抗疫情要更多落實爲行動

亞太日報

text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歐洲加速擴散,除了意大利週六確診病例已經達到1128人,其中29人死亡,法國和德國的病例數也開始較快增長,法國當天的確診病例數達到100例,3月1日上午德國確診病例達到117例,這兩個歐盟最主要的國家情況變糟讓人擔心整個歐洲的陷落。

另外美國出現了首個死亡病例,也預示了局勢的嚴重性。這兩天新冠肺炎這個話題在美歐的熱度之高越來越有擠掉其他話題之勢,取消大型活動的國家和地方政府在增多,有的地方學校和幼兒園關閉,氣氛在逐漸緊張起來。

不斷有國家的官員和媒體表示,他們的情況與中國不同,很難採取中國對抗疫情的做法,需要採取他們自己的方式對抗病毒。他們的分析應當說是對的,各國的情況的確不一樣,社會組織方式可以提供的防疫抓手也不同。另外受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病毒有可能變異。加上各國的醫療條件不同,疫情導致的死亡率也會有差異。

然而以下幾個趨勢是非常顯著的:

第一,各國民間對新冠病毒的恐懼在普遍增加,有可能成爲疫情中的一個突出因素,並且推動形勢的變化,使一些常規決策的邏輯受到衝擊。在抗疫的同時保持民間的冷靜和理性,將始終是各國的主要考驗之一。

第二,疫情對經濟的破壞很難避免,各國都要做好承受遠高於預想的經濟損失的準備。這個時候專注於GDP小數點之後的數據是無益的,保障社會基本運轉的那些物資供應,保障工業的供應鏈基本完整,這恐怕應是短期內越來越多國家經濟注意力的重中之重。

第三,大概率的情況是,疫情在未來一段時間會更趨嚴重,全球的醫療資源將持續緊張。一旦疫情在某個地方擴散迅猛,很有可能壓垮當地的醫療體系。世界要面對洶涌疫情做好守望相助的準備,尤其要防止病人多得無法住院隔離而只能待在社區裏繼續參與傳播疫情的情況出現。武漢一度走到了那一步,歐美和世界其他地方要盡全力避免重現這樣的局面。

第四,各國的疫情監控網絡各自爲戰,互不相通,這極大增加了提高防控有效性的難度,也讓疫情期間保持必要的人員流動愈發困難。各國有必要商定一個針對跨國流動人員疫情防控的統一標準,對什麼樣的人需要隔離,哪個地方的人在哪段時間應被禁止國際旅行,要有一個國際上普遍接受的說法。另外在某個地區的身體健康證明能否跨國承認,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梳理好它們會大大降低國際社會共同抗疫的成本。

就目前來說,國際社會的團結抗疫還基本是口號,這當中的實際內涵很少。如果說疫情在一兩個月內能夠結束,整個國際社會都是幸運的。但如果新冠病毒無法被剿滅而跨越到下一個冬天繼續流行,那麼它對全球經濟的破壞將是災難性的。人類必須探索一個長效的機制來對付這種可能性,不那樣做我們付出的代價就將成倍增加。

(來源:環球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