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直接損失和防疫成本仍在持續擴大。迄今,全球新冠疫情確診人數已超過91.7萬,意大利、西班牙、美國與法國的死亡人數均已超過中國,從疫情蔓延的路徑來看,疫情中心由1-2月份的亞洲轉到3月份的歐洲,現在已轉至美國,上週美國新增確認病例數超過10萬人。形勢所迫,歐美國家逐漸意識到Covid-19病毒的強傳染性、高重症率和高致死率,也逐漸認識到唯有采取降低人員流動和聚集的隔離、封鎖措施,才能儘快有效地遏制新冠肺炎的蔓延。
但是作爲硬幣的另一面,伴隨越來越多國家採取隔離、封鎖措施,全球範圍內生產中斷的範圍也同步擴大,相應帶來的經濟和社會直接損失與外溢性影響也在同步加重,由此迫使各國需對疫情本身以及防疫措施帶來的直接損失和潛在影響進行動態評估。
因此,正如我在《透析全球“大救助”計劃:側重“兜底”,而非“刺激增長”》所言:“針對本次疫情,全球實施的財政“大救助”的規模一定是空前的,救助的實際規模最終會有多大,取決於疫情對經濟衝擊的實際損失程度。未來還不能排除各國會繼續追加救助規模,即本次全球的“大救助”計劃是一個彈性財政支出計劃。”
以新加坡爲例。
救助規模提高了7.6倍至549億新元。2月18日,新加坡政府公佈“2020年財政年度預算的預算”,就新冠疫情進行了64億新元的救助計劃,包括8億的防疫醫療支出、40億新元針對企業和工人的“穩定與支持計劃”( Stabilisation and Support Package)和16億新元針對家庭的“關愛和支持計劃”(Care and Support Package)。但受疫情全球蔓延外溢性的影響,新加坡政府又於3月26日追加了485億新元的“2020財政年度補充預算”,將救助規模提高了7.6倍至549億新元,相應其今年的財政赤字規模由之前的109億新元提高至392億新元,赤字率由2.1%大幅提升至7.9%。
新加坡救助計劃結構情況。 數據來源:新加坡財政部
救助計劃內容進一步細化和補充。3月26日,新加坡副總理兼財長王瑞傑就“2020財政年度補充預算”向議會作說明時,表示“新加坡面臨前所未有的高度複雜的危機,單就經濟而言,這可能是自獨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收縮。”爲此,新加坡政府將救助計劃擴充“保工作、保企業、保未來”的“3+4+5”救助方案。
救助家庭的3項計劃
①補貼家庭日常開支。包括根據收入情況直接向居民派發現金、提高孩子撫育補貼、增發食品消費代金券、提高低收入者的福利補貼、將給50歲老人的補貼充值卡改爲派發現金。
②增強救助網絡功能。包括增加對自助團體的贈款、增加對社區的贈款、提高自僱人士的培訓補貼。
③減免費用。包括政府暫停所有收費一年、學生貸款暫停一年還貸和付息、減免組屋抵押欠款。
救助企業的4項計劃
針對企業,新加坡政府提出 “3C”紓困原則——現金流,成本和信貸(cash flow, cost, and credit),基於此的四項救助內容。
①維持企業現金流。包括給企業提供薪酬補貼、延期納稅。
②降低企業成本。包括免徵且退還財產稅和物業稅、租金豁免、取消政府收費一年。
③增強企業融資。包括增強中小企業週轉貸款、增強商業貸款、給所有企業提供臨時過渡性貸款計劃、提高對企業貸款保險費補貼、預留貸款資本。
④支持受損嚴重的行業。包括對航空、旅遊和餐飲服務行業的增強型就業支持計劃、增強型航空支持計劃、給旅遊業的額外補助、給營運車司機提供特別救濟基金、給藝術和文化部門額外的補助、給私家車車主豁免半年停車費返還一年的道路稅。
救助工人的5項計劃。
①通過增加工資補貼,來鼓勵企業留住工人。
②通過自僱人士收入減免計劃(SIRS)直接爲自僱人士派發現金。
③給低收入者派發一次性現金補貼。
④針對因疫情失業人羣,派發救助資金。
⑤政府直接增加公共部門就業崗位,並激勵企業增加就業崗位。
除了上述針對家庭、企業和工人的“3+4+5”的直接救助之外,新加坡政府還安排19億新元的彈性資金來增強經濟和社會韌性,作好長遠打算,包括增加管理流行病的研發支出、增加食物和其他必需品的儲備、資助企業在停產期間進行數字化,重組和轉型、給全民增加培訓補貼和支持等等。
綜上,新加坡政府的“救助計劃”體現出短期和長期、企業和居民、實體和金融、政府和社會、財政與貨幣之間的兼顧與結合,需要強調的是,按照新加坡財政部公佈的信息顯示,新加坡政府的救助計劃落地實施很迅速,這主要得益於其已有的相對完備的社會救助網絡,尤其是工會、社區和自助團體等均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保證救助資金準能夠確且快速撥至救助對象手中。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