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國百強縣榜單:江蘇浙江領跑,消費旺盛工業實力強

亞太日報

text

7月28日,《2020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進行線上發佈,最新全國百強縣榜單出爐。研究顯示,在百強縣前10名中,江蘇省獨佔一半,江蘇、浙江、山東三省領跑全國縣域經濟。同時,百強縣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總體處在工業化後期。

據悉,該研究由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編制,自2016年起連續發佈。百強縣榜單以“地區生產總值大於4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大於20億元”作爲兩大數據入庫門檻,建立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一級指標4個,二級指標8個,三級指標22個。

縣城是我國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重要空間,縣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也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澎湃新聞記者梳理髮現,在近幾年的百強縣中,中西部地區席位增加明顯。

今年的百強縣榜單中,東部地區佔68席,中部地區佔21席、西部地區佔8席,東北地區佔3席。與2019年相比,東部地區席位減少3席,中部地區增加2席,西部地區增加1席,東北地區保持不變。這意味着從縣域經濟層面看,我國中西部崛起戰略已初現成效。

“強省強縣,江蘇領先”是今年百強縣榜單的突出特點。在百強縣前10名中,江蘇省獨佔一半,幷包攬前3位。江蘇、浙江、山東三省表現搶眼,分別佔25席、18席和15席。

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馬承恩介紹道,百強縣總體實力突出。百強縣中GDP突破千億級別的縣域達到33個,較上年增加3個。江蘇省崑山市和江陰市GDP突破了4000億元,已經與太原市、貴陽市等省會城市相當。百強縣以佔全國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十分之一的GDP;以佔全部縣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創造了縣域約四分之一的GDP。

消費旺盛,人均GDP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

研究顯示,2019年,百強縣人均GDP達到11.09萬元,遠超全國平均水平,僅次於江蘇省。根據世界銀行對低中高收入國家的劃分標準,百強縣人均GDP已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

與部分經濟大省相比,2019年,百強縣GDP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略低於廣東省和江蘇省,高於浙江省和山東省。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維度超過“粵江浙魯”四省,彰顯出百強縣強勁的工業實力。

馬承恩表示,百強縣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百強縣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爲3.87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8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4萬元,比當年全國水平分別高出26%、13%、59%。

在消費方面,百強縣2019年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69萬元,比2.94萬元的當年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5.5%。研究顯示,縣域提供了承接產業資源轉移的空間,與此同時,縣域人口基數大,消費有待進一步開發,消費潛力巨大。

同時,百強縣對資金和人口的吸引能力顯著提升。百強縣2019年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爲10.92萬億元,與山東省相當。研究顯示,百強縣排名越靠前的縣域人口密度越高,對人口的集聚能力越強。

總體處在工業化後期,初步擺脫投資依賴

從產業結構上來看,工業是百強縣發展的強勁引擎,固定資產投資對於發展的拉動作用在下降,經濟動能正在轉換的過程中。

2019年,百強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第二產業增加值及增速都遠超江蘇、浙江和廣東等發達省份,可見,第二產業是百強縣發展的主要動力。

賽迪顧問表示,按照錢納裏工業化進程階段劃分,百強縣處於工業化後期。從產業結構水平看,百強縣的三次產業結構爲第一產業增加值小於10%,且第二產業比重大於第三產業比重,也處於工業化後期。

賽迪顧問建議,在百強縣下一步的發展中,要提升第二產業整體供給體系的質量,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重中之重就是減少第二產業的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

2019年,百強縣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速平均水平爲6.79%,仍然高於全國水平5.4%。其中,4個縣域的固定資產投資佔GDP比重大於100%,42個縣域介於50%到100%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的百強縣榜單中,固定資產投資佔GDP比重小於50%的縣域首次突破一半,同時百強縣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爲4.59萬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45.6%,低於當年全國平均水平(56.6%)。

賽迪顧問解讀稱,這說明百強縣固定資產投資的作用在下降,表明百強縣初步告別投資依賴,轉向投資、消費、出口協調並重的經濟結構,經濟動能正在轉換的過程中。

但不可忽視的是,固定資產投資對於整體縣域來說仍然是拉動經濟增長重要的力量。此外,出口對於百強縣經濟發展的拉動目前來看作用有限。2019年,百強縣的進出口總額爲3.51萬億元,與同等經濟體量的廣東省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同時值得關注的是,在進出口方面,百強縣內部差異較大。以進出口總額佔GDP比例爲例,最高的義烏市達到200%以上,顯露出對外開放的發展成果,而7成縣域不到全國平均水平(31.8%),部分百強縣的比例甚至不足1%。

第三產業具備較強發展潛力,科技創新成發展支撐

研究顯示,百強縣三次產業結構中,第三產業僅佔43.4%,遠低於同期全國水平和“粵江浙魯”等經濟發達省水平。同時,第三產業增速較慢,低於第二產業增速。

因此,賽迪顧問認爲,第三產業的發展能夠有效提高百強縣的城鎮化水平、產業附加值和科技創新活力,發力第三產業將成爲未來百強縣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重點。

研究指出,縣域要着力推進科技創新,塑造以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等爲核心的新優勢;縣域要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推進城鄉協調,主動融入以城市羣爲主體的區域新格局。

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也印發通知指出,要推進縣城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

賽迪顧問認爲,在這方面要推動縣域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同時要着力提升現代服務業水平,挖掘特色資源、文化、區位優勢,滿足縣域居民生產生活需要的同時積極放大生產服務能力。

賽迪顧問此前也發佈報告指出,第一,製造方式向智能化、綠色化轉變,服務型製造成爲製造業升級重要方向;第二,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創意經濟等新興經濟形態不斷涌現;第三,新技術正在改變全球產業的價值鏈,改變國際生產力佈局。

在這樣的背景下,縣域經濟下一步的發展要緊抓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推動產業躍上中高端,同時依託縣域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加快形成縣域經濟新優勢。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