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外媒稱中國對大豆和玉米需求依然旺盛,將糧食安全放首位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 Hannah

中國對大豆和玉米的需求依然旺盛

2020年中國加速進口美國玉米和大豆的勢頭仍在繼續。

今年到目前爲止,中國對玉米的需求依然有增無減。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在2020年購買了創紀錄的1130萬噸玉米之後,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今年銷售的玉米總量可能高達2600萬噸。受此影響,全球玉米價格持續攀升,目前已超過每蒲式耳6美元——接近8年高位。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中國的大豆進口量也在不斷增加,2020年達到創紀錄的9850萬噸,本銷售年度預計將突破1.03億噸。這爲美國大豆種植者帶來了一股熱潮。2020年,中國以人民幣計算的大豆進口量增加了50%以上,巴西的供應中斷也刺激了更多的美國貨物採購。

農產品進口激增背後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在災難性的非洲豬瘟爆發後,中國需要重建和餵養生豬。據估計,2018年和2019年該病毒殺死了國內一半的生豬,此後又恢復到之前水平的近90%。此外,這些新增產能大部分是工業化的大型養豬場,它們在飼料混合物中使用大量從大豆中碾碎的豆粕和玉米。

中國已將糧食安全作爲優先事項,但國內玉米生產在運用生物技術方面仍面臨挑戰。

解決糧食安全問題

中國繼續依賴海外農業市場,將糧食安全放在首位。

中國在今年3月發佈了最新的五年計劃,將糧食安全放在覈心位置,出臺相關政策以減少對進口的依賴,並制定“雙循環”或內部需求主導戰略。在今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糧食供應自給自足已被列爲重點優先事項和政策重點,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趨勢。

新舉措提高了對國內玉米和大豆生產商的補貼,並鼓勵青貯玉米等優質動物飼料作物。另一個重點是鼓勵採用現代農業技術——如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和人工智能——以促進種子行業和行業產量,這些技術在國際標準下仍然很低。 2016 年國有企業中國化工以 430 億美元收購瑞士農業科技集團先正達,很可能暗示朝這個方向邁出更大的一步。

生物技術難題

然而,通往糧食自給自足的道路充滿挑戰、問題和擔憂。一個長期存在的障礙是如何讓中國人接受生物技術作物。雖然中國已經分別從1997年和2006年開始種植抗蟲棉花和轉基因木瓜,但轉基因作物尚未應用在玉米和大豆這種主要的穀物和油料作物上。

玉米乙醇是另一個政策難題。在試行使用生物燃料以減少車輛污染物排放後,到2020年在全國推廣E10乙醇混合汽油的計劃已被推遲。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糧食的自給自足比環境健康問題更重要,或者現在優先考慮採用電動汽車——而不是生物燃料。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