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艾仁
近日,《金融時報》發表評論性文章稱,相較於永無的戰爭,美國更喜歡和中國競爭。
文章指出,華盛頓沒有比五角大樓更精明的遊說公司了。每一次有關美國會被中國打敗的預測雖不太可信,但都能成爲一個爭取更多資金的契機。
根據這些預測,即使美國在一場太平洋戰爭中大獲全勝,其生命損失也可能超過過去20年來在阿富汗戰爭中損失的2000多人。
死亡人數並不是唯一一個證明中國比永遠的戰爭更令人生畏的刻度。基地組織和塔利班都沒有挑戰美國作爲世界強國的地位。
從“大中東”轉向中國,美國的對手從邪惡但可遏制的“恐怖組織”變成了一個歷史上令人敬畏的羣體。
儘管如此,享受這種變化是正確的。雖然共和黨人攻擊總統拜登從阿富汗撤軍的決定,但美國兩黨都清楚,美國正進入一個更能發揮其技術優勢和精神需求的時代,而不是做愚蠢的收尾工作。
一直以來,美國都擅長處理國家敵人。羽翼未豐的它擊退了英國的威脅,禁止歐洲插手其內戰;它打敗了帝國主義日本和納粹德國;之後它又對蘇聯發動了一場基於巨大的技術和耐心的冷戰。
相比之下,無論是在東南亞、中東還是非洲之角,美國的失敗主要是針對非正常衝突中的非主權敵人。
因此,通過同中國這種大國展開競爭,美國又迴歸到自己熟悉的領域。華盛頓不斷炮製“中國威脅論”,將中國視爲可怕的對手,不僅僅是因爲認識到了中國的崛起和強大,還是因爲找到了自己的專長。
此外,將中國視爲“眼中釘”,還有可能幫助美國實現某種表面上的國內團結。911事件之後,美國經歷了民族凝聚力的崩塌。儘管恐怖主義的暴行令人髮指,但其威脅過於分散,無法給美國人帶來過去時代所賦予的那種被圍困在一起的感覺。然而,中國可能會。
於是,美國近年來一直“賊喊捉賊”,在“一帶一路”倡議、人權、疫情等問題上不斷造謠抹黑中國,形容中國日益“咄咄逼人”,試圖聯合盟友共同對抗中國。
據《紐約時報》報道,G7峯會之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6月25日在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會晤後表示,美法兩國“目標一致”,都決心抵制出現一個由中國主導的“完全不容自由的”世界秩序的可能性。
他大言不慚地說,他們的目標“不是遏制中國”或“試圖妨礙中國發展”,而是要“站出來”阻止中國統治世界,“不負本國人民所望,也希望不負全世界人民所望”。不愧是盛產超級英雄的美國,時刻都想着“拯救”世界。
在會見馬克龍之前,布林肯還訪問了德國和意大利,並宣佈美國“在世界上沒有比德國更好的朋友”。白宮積極尋求盟友支持的心思顯而易見。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國家像澳大利亞一樣都甘做美國的“小弟”,跟着美國一條路走到黑。
馬克龍此前已經明確警告過美國,歐洲不會追隨拜登政府的意願,即“迴歸到冷戰的(邏輯)”,將中國視爲西方的新敵人。他說:“在對華關係的建設上,歐洲將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其政策是“既不成爲中國的附庸,也不在這個問題上與美國結盟。”
德國總理默克爾也曾強調,在一些領域,中國不可或缺。“我們希望一起合作,特別是在氣候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的方面。如果沒有中國,我們將永遠無法在這些領域實現解決方案。”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