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大腸癌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 Eric

目前,結腸直腸癌仍是癌症致死率的二號殺手,而第一名是肺癌。我們要知道的是,現代醫學真正成功是讓結腸直腸癌相關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顯著下降了不少。與上世紀80年代的峯值相比,這一比率下降了40%以上。這種影響主要來自於對結直腸癌篩查試驗的接受度和利用率的提高,結直腸癌的預防和早期發現做的好,治癒的機會就要高得多。

但不幸的是,只有70%的美國人能夠接受結直腸癌的篩查。這使得相當多人面臨患上這種致命疾病的風險。也就是說,時刻警惕並且固定時間體檢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儘管總體上結直腸癌的確診率下降了,但50歲以下人羣的發病率實際上有所上升。這一變化促使大多數的政府和企業體檢的時候會把篩查的年齡降低到45歲。篩查時也會有多種測試選項,每種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總的來說結腸鏡檢查仍然是結直腸癌篩查和預防的比較好的標準。

美國多社會工作組推薦的測試顯示,一級檢查結腸鏡檢查的最大優點是,它是唯一一種可以通過識別和切除癌前息肉來預防結直腸癌的檢測方法。此外,它可以對可疑病變或增生進行活檢。根據結腸鏡檢查的結果和結腸直腸癌的家族史確定重複結腸鏡檢查的間隔時間,一般正常結腸鏡檢查需要10年的間隔才能進行下一次結腸鏡檢查。

大便隱血檢查配合FIT檢查是另一種一級檢查方法,包括收集糞便樣本以分析表明結腸出血的血紅蛋白。該檢測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等優點。然而,缺點就是它必須每年體檢一次,而且與結腸鏡檢查相比,它對息肉和癌症的敏感度也較低。

第二級檢查包括多靶點糞便DNA檢測、CT結腸鏡檢查和乙狀結腸鏡檢查。這些檢查應該保留給拒絕或有結腸鏡檢查或糞便FIT檢查禁忌症的人。

目前,大腸癌已悄然躍居深圳每年新發癌症的第二位。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從大腸息肉發展到大腸癌往往要7-10年,大腸癌比大部分癌症更易通過篩查及早發現,長期便血是可能患癌的先兆。

由於大腸癌與痔瘡症狀相似,易出現便血,加上有“十人九痔”的說法,很多人發現肛門口有異物,便血或疼痛時便認爲是“痔瘡”,服藥了事,從而錯過及早發現大腸癌的機會。、

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的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爲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結腸)發展的趨勢。其發病與生活方式、遺傳、大腸腺瘤等關係密切。發病年齡趨老年化,男女之比爲1.65:1。

發達的大城市的生活節奏特別快,吃飯的時間都被壓縮了,這對胃腸消化吸收能力影響很大,市民應人多食用高纖維食物,減少脂肪攝入,適當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並戒菸戒酒多運動,目預防腸癌最可靠的方式是篩查。

加班、熬夜頻繁是年輕人的常態,現在人們最多的感覺就是“累”!長期疲勞,不僅會影響工作和生活狀態,還會帶來許多健康隱患,一個人從疲勞到癌症只需四步:輕度疲勞,深度疲勞,重要臟器內部變異,誘發癌變。

其實在環境因素尤其是飲食、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很大可能去避免腫瘤及胃癌、腸癌的發生,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改善飲食結構,鍛鍊身體,可以降低罹患胃癌、結直腸癌的發生風險。

(來源:亞太日報 APD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