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人生第一次》由央視網聯合打造過《人間世》的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秦博工作室”共同製作。紀錄片講述的是,人的一生中諸多第一次的故事。
如果我們說起“人生是什麼”,大家會覺得“人生”是一個太浩瀚太宏大的詞,好像怎麼描繪它、形容它都不甚準確;可如果以我們人生中諸多第一次爲切入點去審視人生,就猶如火車線路的每一個節點,當我們最終將其連綴成線時,一條人生之路也會清晰起來。
所以單單從立意上看,《人生第一次》就頗爲高明。我們漫長的人生,的確是由無數次第一次組成的,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說話、第一次上學、第一次交朋友、第一次談戀愛……《人生第一次》攫取了人生中典型的12個片段,從《出生》到《入學》、《長大》、《當兵》、《上班》、《進城》、《買房》、《結婚》、《退休》、《相守》、《養老》,再到最後的《告別》。通過蹲守拍攝的方式,觀察不同人羣在人生重要節點的“第一次”。它以個案折射整體,紀錄片也是一個“國民人生圖鑑”。
《出生》聚焦的是生命的到來。攝像頭重新回到醫院,不過觀衆可以放心,沒有《人間世》的凜冽,《人生第一次》的整體風格是溫暖的。
第一集《出生》
但只要是生產,必然伴隨着疼痛和風險。該集以一批准爸爸體驗生產開始。醫學界對疼痛程度進行等級劃分,通常有10級,用刀直接劃開身體皮肉的痛級是9.2級。而生產中,在不使用無痛分娩等技術的前提下,超過50%產婦會達到10級痛。旁白描述着,“這種疼痛,就是像是從鼻孔裏擠出一個西瓜,或者有人用尖頭皮鞋,不停地踢你的肚子。”
準爸爸體驗生產的陣痛
在中國,平均每一天約有5萬人來到這個世界,也就意味着,每一天都有5萬名媽媽在經受這種疼痛。好在近年來無痛分娩在慢慢推廣,雖然跟西方發達國家高達90%的無痛分娩率相比,中國很多地方連10%都不到顯得過於滯後,但情況在好轉中,該紀錄片本身也對無痛分娩起了一個普及作用——無痛並非徹底“無痛”,無痛分娩也很安全。
《出生》選擇三個相對典型的生育家庭:二胎、剖腹產、高危生產,記錄了4個孩子的出生。前兩個是日常中更爲常見的生育故事,第三個則尤爲令人揪心——“關於萬物之始,我們總是心存浪漫,然而對其中的艱難,有時我們無法預料”。
地點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故事主人公是一對年輕的準爸媽。媽媽向爽已經懷孕27周,但因先天性心臟主動脈瓣二葉畸形,她需要接受心臟外科手術,手術中她需要經歷心臟停跳、體外循環等挑戰,而這可能給向爽肚中的一對雙胞胎帶來高達30%的死亡風險。一臺手術,三條人命。手術風險告知書上有醫生密密麻麻的手寫備註項,丈夫王翔簽字同意。他們從老家一路尋醫到上海,這一關不得不過。
生育也伴隨着風險
鏡頭轉向病房內,王翔撫摸着妻子隆起的肚子,咕噥着“明天啊,明天啊”。向爽說,“沒事的,我肯定沒事的。”但這對年輕的準爸媽心中是緊張和恐懼的。王翔安慰妻子,“醫生嘛,有些東西肯定是講最壞的,我們心裏有數就行了。”繼而他還試圖逗妻子,“他們說要把你綁起來,你知道嗎?他們要把你的頭固定住,免得你搖來搖去。還有口水。”丈夫誇張地模仿着流口水的聲音,逗得妻子一笑。
手術當天,手術室內一切緊張進行,手術室外向爽的媽媽擔心得哭了,王翔安慰媽媽別哭,但自己也是快速地來回踱步,他同樣萬分擔憂。好在母子平安。看着妻子的手術車推出,王翔跑到一旁用衣服抹着眼淚。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一個多月後,向爽再次進入手術室,雙胞胎順利生產。王翔激動地哽咽,“下半輩子不幹別的了,就守着他們三個人過。”
母子平安,新手爸爸很激動
王翔曾跟攝影師說起,妻子夢裏叫着兩個孩子的名字,叫“春和”“景明”,取自《岳陽樓記》,意即,“春光和煦,陽光照耀”。
人生初見,春和景明。這是春和與景明第一次睜眼看世界。倘若不是紀錄片恰好拍下了母親爲了他們的平安到來所經歷的一切,當他們長大以後,他們很可能忘卻了他們的“出生”——如同我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一樣。
我們忘記了我們是怎麼到來的,既因爲那時候我們是對萬物一無所知的嬰孩,也因爲隨着時間流逝,父母未曾向我們提及。於是我們忘記了,我們到來的那一刻,父母有着怎樣的驚喜與感動;忘記了母親經歷的巨大疼痛,甚至與死神有過近距離照面;忘記了我們到來時,被別人怎樣地寶貝珍貴。
這是《人生第一次》一個頗有價值的地方:它經由他人人生的第一次,其實是在幫我們梳理與回望我們人生中的第一次——那些被我們忽略、無視、遺忘的第一次。第一次是起點、是初心,經由第一次,我們得以重新回望我們當下的人生,也許就會有不一樣的發現。就比如當你長大成人,當你對世界有沮喪和絕望的一刻,若你能記住你的出生飽含了父母如此多的愛意和呵護,你會否會對世界產生多一點不捨與留戀?
你絕非無足輕重,你是如此珍貴、如此獨一無二的禮物。
我們的到來都是禮物,都曾被這樣呵護
第二集《上學》的基調,就輕快多了。“在中國,每當九月臨近,一類工具書就會賣到脫銷,這類工具書,用看圖說話的方式,向全國1800萬準備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傳遞着同一個道理——幼兒園是一個好地方。當這些小朋友真正踏入到全國26.67萬所幼兒園的時候,他們就會發現,童話裏都是騙人的。”伴隨着羅大佑的《童年》的背景音樂響起,我們就知道,孩子們的童年時光到來了。
童年的第一道坎兒,是進入幼兒園,這是孩子們邁向社會的第一步,第一次與父母分離,第一次過上集體生活。於是一到開學,全中國的幼兒園門口,集體上演的是“媽媽不要離開我的催淚大戲”。紀錄片呈現了孩子們花式地哭,呼天搶地的,滿地打滾的,梨花帶雨的……讓人覺得可愛,又惹人憐愛。
幼兒園開學,上演着媽媽不要離開我的催淚大戲
就像所有講述兒童純真的電影都是拍給世故的大人看的一樣,《上學》也是拍給大人看的。上幼兒園年紀的小朋友,喜歡看的是小豬佩奇,而不是這部紀錄片。《上學》依舊讓成年的我們感受到的是“珍貴”——童真的珍貴。那些“童言童語”,總能超出我們的意料和想象,令人啞然失笑。
問:你覺得老師怎麼樣?
孩子答:很好,都不錯,都蠻兇的。
童言童語
問:以後長大想做什麼?
答:就當一個普普通通的爸爸。因爲我覺得爸爸很辛苦,我當其他的也是很辛苦的,當爸爸在家可以帶着一些貴重的東西,保護家庭,掙錢,就這些,我覺得很好。
孩子也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回答,爸爸聽到這個答案,一定會覺得暖心
每一個世故的大人,也都曾擁有過這份珍貴的天真無邪。成人的天真無邪,不是幼稚,而是一顆不被世俗世故蒙塵玷污的心,對他人的苦痛有共情和同理,對世界總有燦漫的想象。人不能永遠停留在童年裏,但人可以一直保持着一顆珍貴的童心。《上學》讓你重溫這份珍貴,而你是否已將它丟失?
《人生第一次》中有句旁白說得不錯,“生活就像一條溪流,身在其中時,你總是很難去察覺到其中變化的力量。”於是在被生活推着走的同時,我們可能不知不覺間也遺忘了很多,丟失了很多。但假若回首來時路的每一個“第一次”,我們會恍然驚覺,我們曾經擁有如此多珍貴的財富,愛、希望、期盼、同理心、純真、祝福……當你將它們記起,你會發現你看似平淡的生活原來也是如此波瀾壯闊,看似平凡無奇的你與所有人一樣珍貴。
珍視你的珍貴,珍視他人的珍貴,會讓你活成一個珍貴的人。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