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綜合 興徽
印度的人口密度是美國的四倍,人均收入僅爲美國十分之一,但新型冠狀病毒報告病例數僅佔美國的2%,死亡人數僅佔1.5%。那麼,印度是如何做到避免被大流行病夷爲平地的呢?4月16日,《石英財經網》發表了來自芝加哥大學、紐約大學等三位學者的文章,探討了印度低感染率、低死亡率的可能性原因。
首先,文章提出了四種可能性的解釋:
一是,流行病在印度出現的時間比其他國家晚。由於流行病在一開始就呈指數級增長,因此即使是一小段時間的延遲就會對病例數產生巨大影響。
二是,印度爲期21天的封鎖可能成功抑制了這一流行病。儘管許多人批評封鎖過於嚴厲,但是隔離是延緩流行病的最好方法之一。
三是,印度沒有足夠的能力來計算所有病例和死亡人數。如果沒有足夠的測試,許多死亡病例可能沒有被納入官方統計的新冠病毒數據,從而低估了危機的嚴重性。
四是,印度可能具有針對新冠病毒的特殊防護性。有研究人員提出,印度老年人口比例低,且高溫高溼。印度人廣泛接種卡介苗(結核病疫苗)、以及對瘧疾的抵抗性,幫助印度擺脫了大流行的衝擊。
針對這四種解釋,文章又進行了逐一分析。
針對解釋一,文章首先進行了排除,因爲早在1月29日,首批感染病例就在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出現。雖然該地區行動迅速,遏制住了可能的爆發,並且其他邦3月初纔出現感染者,但是印度已經不處於大流行病初期階段了。
針對解釋二,文章表示,封鎖政策肯定會對印度的疫情產生影響,但目前還不明顯。文章還指出,印度封鎖政策實施後出現過大規模聚集現象,比如農民工擠滿火車站和汽車站,但是相關新聞很少,如果是因爲封鎖而沒有被報道出來,那麼封鎖政策可能是無效的。
針對解釋三,文章認爲,印度與許多國家一樣無法獲得足夠的測試,意味着許多因冠狀病毒死亡的病例可能未被納入統計。據瞭解,印度的測試供不應求,且成本高(約60美元),因此,如果醫院在死者生前沒有測試,也不會把稀缺資源浪費在屍體上。此外,印度官員也不想製造恐慌,許多死於流感症狀的患者不會被上報。
文章還進一步通過印度的全因死亡率(總死亡人數)進行分析。文章表示,如果病毒真的在印度大爆發,總的死亡人數一定受到影響。但是,也指出封鎖政策可能導致更新死亡記錄的延遲。文章分析道,封鎖政策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其他非冠狀病毒引起的死亡。例如,關閉工廠和禁止旅行可以降低空氣污染、交通事故引發的死亡;社會隔離可以降低因流感引起的死亡。這可能使得印度的總死亡人數沒有上升,因此冠狀病毒的影響不明顯。
文章表示,雖然新冠病毒在印度的影響力要小於其他國家,但仍然不能放鬆警惕。它在印度的增殖率約爲1.8,這意味着在沒有封鎖和疫苗的情況下約有65%的人口會受到感染。即使印度的死亡率低至德國的0.3%,也會有200萬人死亡。
針對解釋四,文章引用了中國提供的數據,即老年感染者的死亡率要高得多,80歲以上人羣的死亡率爲14.8%,而39歲以下人羣的死亡率僅爲0.2%。而在印度人口中,80歲以上僅佔0.8%,有近75%的人不到40歲。這是否是死亡率低的原因呢?
文章很快提出了不同意見,因爲印度年輕人的健康狀況也很差。如果一個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或高血壓,冠狀病毒死亡率將增加大約30%。印度的心臟病發病率大約是意大利的兩倍,是世界上呼吸道疾病患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有六分之一的人口患有糖尿病。此外,印度擁有許多大家庭,這種結構使老年人極有可能感染年輕家庭成員的疾病,尤其是無症狀感染者。
那麼,印度高溫可能會減慢病毒的傳播速度嗎?文章表示,確實有有一些證據提供支持。截至目前,緯度在30-50度之間,且平均溫度在5-11攝氏度之間的國家承受了更高的負擔。但是,也有一些初步研究表明,印度可能在季風季節(印度的流感季節)期間面臨更高的傳播率。溼度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提高傳播率。哈佛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冠狀病毒即使在溫暖的氣候中可能也不會像感冒一樣消失,大部分人口仍然容易感染該病毒。
至於印度普遍接種卡介苗以及使用羥氯喹抗擊瘧疾,文章表示雖然接種卡介苗的國家目前看來傳播較少,但是這些國家大多是氣候暖和、人口年輕、較貧窮(可能檢測不足)的國家。因此,很難證明冠狀病毒和卡介苗之間的聯繫。不過,文章指出這個仍然值得研究。
文章最後坦言,要想知道爲什麼印度低感染率、低死亡率是一個難題。印度可能具有某些特性可以幫助其免受最致命的影響。但是,文章強調,這並不意味着印度可以面對冠狀病毒毫髮無損,仍然需要非常謹慎和警惕。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