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成爲電影之前,香奈兒決定去First青年影展先走一遭

亞太日報

text

“在進入第15個年頭後,一個電影節要做什麼?”

First青年電影展執行官李子爲此時正站在北京瑰麗酒店宴會廳的舞臺上。在向來賓介做第十五屆影展發佈會的開場演講時,他拋出了疑問。

但事實上,First青年電影展早就做出了行動,畢竟這次發佈會實在顯得有些不太尋常。以扶持獨立電影人爲目標的First青年電影展,這次居然選擇在單晚房價超過2000元的瑰麗酒店辦發佈會,讓在場的不少人感嘆:“First終於闊起來了。”

另一方面,在First青年電影展的贊助名單裏,人們發現香奈兒(CHANEL)位列其中,二者將共同策劃“第一幀(First Frame)”影展單元。官方介紹稱,“第一幀”將聚焦中國青年電影人作品中的女性視角,以此支持女性題材電影的發展。

李子爲 圖片來源:CHANEL

奢侈品牌一直與影視行業有着緊密的聯繫,二者在藝術及表達欲的追求上始終有着共通之處。此前Yves Saint Laurent爲電影《白日戀人》女主角凱瑟琳.德納芙創作的戲服,便展現了法國中產階級人前的典雅姿態及其背後隱蔽的蓬勃慾望,是服裝與戲劇融合爲一體的代表。

另一方面,奢侈品牌也希望通過影視行業來提升自身的文化和社會價值。加之電影節紅毯一向是目光聚集之處,奢侈品牌作爲贊助商,能通過各類明星和社會名流的影響力傳播,獲得更多曝光度。

考慮到大部分電影節的選片門檻,受衆羣體的審美水平通常會更高。

普拉達基金會(FondazionePrada)便曾出資促進了威尼斯雙年藝術展與中國電影資料館的合作,修復了1934年到1949年期間上映的《新女性》、《馬路天使》和《十字街頭》等10部於民國期間上映的電影。

而在審美能力背後,衡量的標準是觀衆爲此付出的時間、金錢和教育成本。因此,電影節上的文藝片觀衆,有時反而與奢侈品牌的目標羣體更契合。

《馬路天使》 圖片來源:知乎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第一幀”,亦或是其他的女性影展單元,從性別議題切入,再由此導出其背後的複雜的社會現象,其中的內涵都被概括到了一個龐大的女性主義框架裏面。

由於奢侈品牌多擅長於女裝市場,且服裝的貼身性和展示性同時具包含了私密和公共兩種屬性,從奢侈品牌之口來探討女性議題便顯得自然。

在與First青年電影展合作之前,香奈兒就已經與紐約翠貝卡電影節合作了15年,並同樣通過多個項目,在資金和宣傳方面來支持女性電影人和女性主義題材作品的發展。

這種做法,既是營銷,也是對奢侈品牌自身內核的又一次強調。作爲贊助者的奢侈品牌,在電影節和影展上始終是客體一般的存在,讓位於電影創作本身。電影的內容紛繁多變,但創作者性別身份卻是能夠歸納的。

由“第一幀”單元延伸出來的電影創作討論會“電影成爲電影之前” 圖片來源:CHANEL

而從電影節的角度來看,引入時尚品牌作爲贊助商,本身就是慣例。目前上海國際電影節已有積家(Jaeger‑LeCoultre)和伯爵(Piaget)兩個奢侈腕錶品牌的贊助。

更爲著名的戛納電影節,則長期與歐萊雅集團進行合作。歐萊雅集團下的代言人也會在電影節期間亮相紅毯,爲電影節帶來更多曝光度。但戛納電影節選片的藝術標準沒有因此而下降。

由此也不難看出,電影節的藝術性和商業性本身非天然地二元對立、非此即彼。與香奈兒合作開設“第一幀”影展單元,其實就是First青年電影展社會影響力和商業營收能力提高的表現。在競爭激烈的電影市場裏,多一個新的展映單元,也是爲獨立電影人提供更多曝光機會的渠道。

而對於香奈兒來說,對青年影人和女性題材的支持,也讓其產品被賦予了超越單一購買行爲的價值。它試圖告訴消費者:在香奈兒的世界裏,你可以同時獲得藝術又奢侈的生活方式。

(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