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些最好的電影和電視劇都是關於最糟糕的婚姻的。“你討厭我!”電影《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2019)中的丈夫對他即將成爲前妻的女人大喊,後者則回敬道:“你也討厭我!”
“我討厭你的臉,”在今年滑稽而悽美的喜劇電影《在一起》(Together)中,一個男人這樣說。和他一起生活的女人把他比作癌症和腹瀉。
HBO的新劇《婚姻場景》(Scenes from a Marriage)翻拍自英格瑪·伯格曼1973年的經典電視作品,劇中,妻子即將永遠離開,她憤怒的丈夫喬納森(奧斯卡·艾薩克飾演)喊叫着懇求她,說他們應該爲這段關係做出決定,“直到我們想出辦法來解決問題。”米拉(傑西卡·查斯坦飾演)反駁道:“我不再被你吸引了,你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由爆發性表演構成的激烈宣泄式吵架,是21世紀新版《婚姻場景》中有毒婚姻(toxic marriages)的標誌。類似的影視作品對惡化的感情關係有着清晰的認識,反映了一個離婚已經變得很常見、長期關係並不總是包括婚姻的時代。且這些作品往往聚焦於男女之間的權力平衡是如何轉向平等的(至少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如此)。在諾亞·鮑姆巴赫的《婚姻故事》中,妻子(斯嘉麗·約翰遜飾演)離開紐約,去洛杉磯打理自己的事業。新的《婚姻場景》將伯格曼原劇中的性別調轉,這一次是妻子出軌,而不是丈夫。性別互換並不表示女性——或男性——應該受到指責,只是電影反映了當下的社會。
在《雙重賠償》等黑色電影中,妻子試圖通過策劃殺死丈夫來逃避不幸福的婚姻。圖片來源:Alamy
過去,影視劇和生活一樣,婚姻不幸福的夫婦只有有限且糟糕的選擇。男人可以出軌,而且可能不會被責備,因爲離婚是醜聞。女人可以留在悲慘的境地中,也可以殺了她的丈夫,就像黑色經典電影《雙重賠償》(Double Indemnity,1944)和《郵差總按兩次鈴》(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1946)中的那樣,滿足了數百萬女性的幻想。或者她還可以自殺,像安娜·卡列尼娜那樣跳到火車前面,或者像艾瑪·包法利那樣吞下毒藥——這些19世紀的文學女主角一直是各種電影的來源。從1935年的葛麗泰·嘉寶到2012年的凱拉·奈特利,源源不斷的安娜形象仍然在20世紀受挫的妻子中產生了共鳴。如果浪漫的逃離意味着與一個男人在火車站的發生的柏拉圖插曲,那麼不快樂的妻子們只剩下嚴峻的前景,就像大受歡迎的《相見恨晚》(Brief Encounter,1945)那樣。
婚姻破裂浪潮
在20世紀70年代,伴隨着電影業趕上60年代的性革命,離婚不再具有醜聞色彩,一種新的婚姻電影開始出現。典型的例子是《不結婚的女人》(An Unmarried Woman,1978)。吉爾·克雷伯格被丈夫拋棄後,站在人行道上。“我愛上了別人,”他說,自怨自艾地哭了起來。但她找到了新的獨立生活,並與一位藝術家(阿蘭·貝茨飾演)建立了浪漫的關係。這與第二波女權主義類似,但值得注意的是,丈夫仍然掌控着局勢。
伯格曼的《婚姻場景》(也有一個較短的電影版本)也是如此,講述了一段婚姻的破裂及其後續。麗芙·烏爾曼的角色實際上有自己的事業,是一名離婚律師(諷刺意味濃厚),她的丈夫(厄蘭·約瑟夫森飾演)是一位教授,在家裏占主導地位。當他爲了一個年輕女人離開她時,她心煩意亂了好幾個月。當他想回到婚姻中時,她已經對他失望了。伯格曼的劇集對夫妻雙方的軌跡給予了同樣的關注,故事中充滿跌宕的爭吵和雙方對彼此的操縱,爲如今的有害婚姻故事留下了深遠的影響:權力平衡搖擺不定、對性生活或缺少性生活的抱怨,以及不忠(這往往不再是個基本問題,而是將夫妻雙方推向崩潰)。
伯格曼根據個人經歷撰寫了《婚姻場景》,包括他自己與烏爾曼的關係。圖片來源:Alamy
由海加·李維(《婚外情事》的聯合主創)編劇和導演的新版《婚姻場景》,在許多方面都是忠實翻拍,包括將重點放在角色之間令人痛心的交流,以及對他們牢不可破、愛恨交織的感情的審視。新版《婚姻場景》一共五集,從觀察米拉和喬納森表面上穩定的婚姻開始,描繪了他們暴躁的分手,以及離婚後性感的爭議性的曖昧。性別顛倒並不是一個噱頭,而是一個增加現代感的細節。米拉是一名成功的技術主管,喬納森是一名教授,收入較低,主要負責照顧他們的小女兒。這些21世紀的現實變化讓我們得以更充分地進入他們的世界和情感生活。
我們被引導着看到米拉的自私和操縱——不是因爲她想離開,而是因爲她無情離開的方式。友好提醒:對沒有看過伯格曼版本的人來說,這可能算劇透。與原著相反,妻子在一天晚上走進臥室,宣佈第二天就要離開丈夫,去和與她有婚外情的年輕男子一起生活。震驚又受傷的丈夫懇求她留下。
新版《婚姻場景》劇照
查斯坦和艾薩克的表演爲米拉和喬納森的爭吵帶來了原始內斂的情感,並推動了故事的發展。“你太自戀了,”米拉告訴他。“你怎麼會不覺得羞恥?”他反問她。就像所有的有毒婚姻電影一樣,他們故意說一些可能無法被原諒的傷害性話語——這些話我們都曾說過或者想說,或是知道自己永遠不敢大聲說出來。看着我們大多數人要麼親身經歷,要麼在現實中努力避免的爭吵,在影視中以誇張的形式呈現出來,也是一種宣泄。
在瑞典播出後不久,伯格曼的《婚姻場景》被認爲導致了該國離婚率上升。這可能只是個迷思,但這部劇的影響絕對延續到了21世紀的有毒婚姻電影中,有時表現爲相當明確的致敬。米婭·漢森-洛夫優雅俏皮的新片《伯格曼島》(Bergman Island)探討了兩位電影製作人的婚姻,克里斯和託尼(薇姬·克里普斯和蒂姆·羅斯飾演)之間充滿矛盾,雖然不那麼災難性,但絕對非常21世紀。當一個藝術家駐村的機會把他們帶到法羅——這是伯格曼曾經生活和工作過的島嶼——他們被分配到他拍攝《婚姻場景》的房子裏。“你知道我們要睡在他們拍攝《婚姻場景》的牀上吧,”克里斯說,“我們也許得睡在另一間臥室裏。”
鮑姆巴赫在與詹妮弗·傑森·利離婚後寫了《婚姻故事》,而他的早期電影《魷魚與鯨》的靈感來自他父母的離婚。圖片來源:Alamy
在《婚姻故事》中,約翰遜和亞當·德賴弗扮演妮可和查理,一個是演員,一個是導演,兩人一起在男方的劇團工作。布魯克林家中的牆上掛着一篇關於他們的雜誌文章,標題就是《婚姻場景》,這句話絕不是一個好兆頭。
鮑姆巴赫的精彩劇本以夫妻雙方互相描述開始。妮可有各種優秀品質,但查理說:“她本可以留在洛杉磯成爲一名電影明星,但她放棄了這個機會,和我一起在紐約做戲劇。”這就是問題的開始,或者至少是一個早期的預警。這部電影的部分精彩之處在於,妮可的早期選擇既是可信的——我們都在愛情中做過瘋狂的事情,有時會爲此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又是復古的。在她帶着他們的兒子搬到洛杉磯拍攝電視劇後,她給自己口齒伶俐的律師(勞拉·鄧恩飾演)解釋了她婚姻破裂的原因。“我從來沒有真正爲自己活過,”然後補充了一句,“還有,我認爲他和舞臺經理瑪麗安睡過。”
妮可和查理分手後激烈的、充滿仇恨的爭吵,可能是這部影片中最令人難忘的場景。他稱她是個“蹩腳”演員,而她說“你情感操縱我”。他們聲稱,在婚姻期間,他們厭惡對方的身體,也許更糟糕的是,指責對方繼承了各自父母最壞的特質。這是一種沒有回頭路的爭吵,完全符合當今的婚姻破裂電影的趨勢。
熒幕跟上時代
中產階級角色並非影視作品中唯一擁有有毒婚姻專屬權利的階級。在德里克·斯安弗朗斯令人心碎的、閃回式的《藍色情人節》(Blue Valentine ,2010)中,米歇爾·威廉姆斯扮演的辛迪是一名疲憊的護士和母親,瑞恩·高斯林飾演她的丈夫迪安,在早上去做刷房子的工作前會喝點啤酒。他們有着同樣無法解決的婚姻問題,同樣磨滅靈魂的爭吵。斯安弗朗斯選擇讓電影開始於婚姻的低谷,優雅地閃回到這段婚姻的早期,那時迪安很有魅力,辛迪被他迷住了。但當他們進入到平平無奇的日常生活,他開始酗酒,而她變得氣急敗壞。當他醉醺醺地出現在她的工作崗位上時,她是那個選擇結束一切的人。“我受夠了,我受夠了這樣的憤怒,我受夠了讓你像這樣喝醉,”她大喊,並開始扇他耳光。他們都很痛苦,但與早先時代的女性不同,她有辦法向前走。
評論家羅傑·伊伯特在《藍色情人節》影評中寫道:“我讀到的評論說,斯安弗朗斯並沒有清楚地展現他們的婚姻爲什麼出了問題。又有誰真的清楚呢?”圖片來源: Alamy
《在一起》則爲我們揭示了當今的有毒婚姻影視作品是如何跟上並適應時代的。詹姆斯·麥卡沃伊和莎朗·霍根飾演的角色是一對未婚夫婦,有一個10歲的兒子(電影中只有他們三個演員)。在新冠居家隔離期間,他們被困在家裏。本片由史蒂芬·戴德利(《時時刻刻》)執導,由劇作家丹尼斯·凱利(《音樂劇瑪蒂爾達》)編劇,將小場景轉化爲優勢,對已經陷入困境的關係進行了深刻的觀察。當這些沒有姓名的人物對着鏡頭和彼此交談時,我們瞭解到他們憤怒和不滿的原因。他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她是一位人權工作者,所以他有錢,但她有道德高地。他們厭惡與對方做愛的想法。
幾個月過去了,新冠疫情和悲傷注入了他們的生活。他們又開始了性生活,連他們自己都感到吃驚。他們說,這是毫無意義的,但感覺非常好。他們的爭吵很尖銳,有時很滑稽,經常很殘酷,因爲演員們順利地克服了對着鏡頭說話的假象。
最後,麥卡沃伊的角色有了一個對他來說如啓示一般的發現,而她隨口猜測,這是他從一首歌裏偷來的想法。他說,他已經恨她很久了,但現在,“我認爲我們有機會以某種方式在這裏結束我們的關係,我們現在的情況是超越了恨的愛,不是很多人都能遇到這種情況。”後一句的看法,在當下而言可能是錯誤的——在21世紀的影視作品中,很多情侶都遇到了類似的情況。如今一些最好的電影和電視劇都是關於最糟糕的婚姻的。“你討厭我!”電影《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2019)中的丈夫對他即將成爲前妻的女人大喊,後者則回敬道:“你也討厭我!”
“我討厭你的臉,”在今年滑稽而悽美的喜劇電影《在一起》(Together)中,一個男人這樣說。和他一起生活的女人把他比作癌症和腹瀉。
HBO的新劇《婚姻場景》(Scenes from a Marriage)翻拍自英格瑪·伯格曼1973年的經典電視作品,劇中,妻子即將永遠離開,她憤怒的丈夫喬納森(奧斯卡·艾薩克飾演)喊叫着懇求她,說他們應該爲這段關係做出決定,“直到我們想出辦法來解決問題。”米拉(傑西卡·查斯坦飾演)反駁道:“我不再被你吸引了,你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由爆發性表演構成的激烈宣泄式吵架,是21世紀新版《婚姻場景》中有毒婚姻(toxic marriages)的標誌。類似的影視作品對惡化的感情關係有着清晰的認識,反映了一個離婚已經變得很常見、長期關係並不總是包括婚姻的時代。且這些作品往往聚焦於男女之間的權力平衡是如何轉向平等的(至少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如此)。在諾亞·鮑姆巴赫的《婚姻故事》中,妻子(斯嘉麗·約翰遜飾演)離開紐約,去洛杉磯打理自己的事業。新的《婚姻場景》將伯格曼原劇中的性別調轉,這一次是妻子出軌,而不是丈夫。性別互換並不表示女性——或男性——應該受到指責,只是電影反映了當下的社會。
在《雙重賠償》等黑色電影中,妻子試圖通過策劃殺死丈夫來逃避不幸福的婚姻。圖片來源:Alamy
過去,影視劇和生活一樣,婚姻不幸福的夫婦只有有限且糟糕的選擇。男人可以出軌,而且可能不會被責備,因爲離婚是醜聞。女人可以留在悲慘的境地中,也可以殺了她的丈夫,就像黑色經典電影《雙重賠償》(Double Indemnity,1944)和《郵差總按兩次鈴》(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1946)中的那樣,滿足了數百萬女性的幻想。或者她還可以自殺,像安娜·卡列尼娜那樣跳到火車前面,或者像艾瑪·包法利那樣吞下毒藥——這些19世紀的文學女主角一直是各種電影的來源。從1935年的葛麗泰·嘉寶到2012年的凱拉·奈特利,源源不斷的安娜形象仍然在20世紀受挫的妻子中產生了共鳴。如果浪漫的逃離意味着與一個男人在火車站的發生的柏拉圖插曲,那麼不快樂的妻子們只剩下嚴峻的前景,就像大受歡迎的《相見恨晚》(Brief Encounter,1945)那樣。
婚姻破裂浪潮
在20世紀70年代,伴隨着電影業趕上60年代的性革命,離婚不再具有醜聞色彩,一種新的婚姻電影開始出現。典型的例子是《不結婚的女人》(An Unmarried Woman,1978)。吉爾·克雷伯格被丈夫拋棄後,站在人行道上。“我愛上了別人,”他說,自怨自艾地哭了起來。但她找到了新的獨立生活,並與一位藝術家(阿蘭·貝茨飾演)建立了浪漫的關係。這與第二波女權主義類似,但值得注意的是,丈夫仍然掌控着局勢。
伯格曼的《婚姻場景》(也有一個較短的電影版本)也是如此,講述了一段婚姻的破裂及其後續。麗芙·烏爾曼的角色實際上有自己的事業,是一名離婚律師(諷刺意味濃厚),她的丈夫(厄蘭·約瑟夫森飾演)是一位教授,在家裏占主導地位。當他爲了一個年輕女人離開她時,她心煩意亂了好幾個月。當他想回到婚姻中時,她已經對他失望了。伯格曼的劇集對夫妻雙方的軌跡給予了同樣的關注,故事中充滿跌宕的爭吵和雙方對彼此的操縱,爲如今的有害婚姻故事留下了深遠的影響:權力平衡搖擺不定、對性生活或缺少性生活的抱怨,以及不忠(這往往不再是個基本問題,而是將夫妻雙方推向崩潰)。
伯格曼根據個人經歷撰寫了《婚姻場景》,包括他自己與烏爾曼的關係。圖片來源:Alamy
由海加·李維(《婚外情事》的聯合主創)編劇和導演的新版《婚姻場景》,在許多方面都是忠實翻拍,包括將重點放在角色之間令人痛心的交流,以及對他們牢不可破、愛恨交織的感情的審視。新版《婚姻場景》一共五集,從觀察米拉和喬納森表面上穩定的婚姻開始,描繪了他們暴躁的分手,以及離婚後性感的爭議性的曖昧。性別顛倒並不是一個噱頭,而是一個增加現代感的細節。米拉是一名成功的技術主管,喬納森是一名教授,收入較低,主要負責照顧他們的小女兒。這些21世紀的現實變化讓我們得以更充分地進入他們的世界和情感生活。
我們被引導着看到米拉的自私和操縱——不是因爲她想離開,而是因爲她無情離開的方式。友好提醒:對沒有看過伯格曼版本的人來說,這可能算劇透。與原著相反,妻子在一天晚上走進臥室,宣佈第二天就要離開丈夫,去和與她有婚外情的年輕男子一起生活。震驚又受傷的丈夫懇求她留下。
新版《婚姻場景》劇照
查斯坦和艾薩克的表演爲米拉和喬納森的爭吵帶來了原始內斂的情感,並推動了故事的發展。“你太自戀了,”米拉告訴他。“你怎麼會不覺得羞恥?”他反問她。就像所有的有毒婚姻電影一樣,他們故意說一些可能無法被原諒的傷害性話語——這些話我們都曾說過或者想說,或是知道自己永遠不敢大聲說出來。看着我們大多數人要麼親身經歷,要麼在現實中努力避免的爭吵,在影視中以誇張的形式呈現出來,也是一種宣泄。
在瑞典播出後不久,伯格曼的《婚姻場景》被認爲導致了該國離婚率上升。這可能只是個迷思,但這部劇的影響絕對延續到了21世紀的有毒婚姻電影中,有時表現爲相當明確的致敬。米婭·漢森-洛夫優雅俏皮的新片《伯格曼島》(Bergman Island)探討了兩位電影製作人的婚姻,克里斯和託尼(薇姬·克里普斯和蒂姆·羅斯飾演)之間充滿矛盾,雖然不那麼災難性,但絕對非常21世紀。當一個藝術家駐村的機會把他們帶到法羅——這是伯格曼曾經生活和工作過的島嶼——他們被分配到他拍攝《婚姻場景》的房子裏。“你知道我們要睡在他們拍攝《婚姻場景》的牀上吧,”克里斯說,“我們也許得睡在另一間臥室裏。”
鮑姆巴赫在與詹妮弗·傑森·利離婚後寫了《婚姻故事》,而他的早期電影《魷魚與鯨》的靈感來自他父母的離婚。圖片來源:Alamy
在《婚姻故事》中,約翰遜和亞當·德賴弗扮演妮可和查理,一個是演員,一個是導演,兩人一起在男方的劇團工作。布魯克林家中的牆上掛着一篇關於他們的雜誌文章,標題就是《婚姻場景》,這句話絕不是一個好兆頭。
鮑姆巴赫的精彩劇本以夫妻雙方互相描述開始。妮可有各種優秀品質,但查理說:“她本可以留在洛杉磯成爲一名電影明星,但她放棄了這個機會,和我一起在紐約做戲劇。”這就是問題的開始,或者至少是一個早期的預警。這部電影的部分精彩之處在於,妮可的早期選擇既是可信的——我們都在愛情中做過瘋狂的事情,有時會爲此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又是復古的。在她帶着他們的兒子搬到洛杉磯拍攝電視劇後,她給自己口齒伶俐的律師(勞拉·鄧恩飾演)解釋了她婚姻破裂的原因。“我從來沒有真正爲自己活過,”然後補充了一句,“還有,我認爲他和舞臺經理瑪麗安睡過。”
妮可和查理分手後激烈的、充滿仇恨的爭吵,可能是這部影片中最令人難忘的場景。他稱她是個“蹩腳”演員,而她說“你情感操縱我”。他們聲稱,在婚姻期間,他們厭惡對方的身體,也許更糟糕的是,指責對方繼承了各自父母最壞的特質。這是一種沒有回頭路的爭吵,完全符合當今的婚姻破裂電影的趨勢。
熒幕跟上時代
中產階級角色並非影視作品中唯一擁有有毒婚姻專屬權利的階級。在德里克·斯安弗朗斯令人心碎的、閃回式的《藍色情人節》(Blue Valentine ,2010)中,米歇爾·威廉姆斯扮演的辛迪是一名疲憊的護士和母親,瑞恩·高斯林飾演她的丈夫迪安,在早上去做刷房子的工作前會喝點啤酒。他們有着同樣無法解決的婚姻問題,同樣磨滅靈魂的爭吵。斯安弗朗斯選擇讓電影開始於婚姻的低谷,優雅地閃回到這段婚姻的早期,那時迪安很有魅力,辛迪被他迷住了。但當他們進入到平平無奇的日常生活,他開始酗酒,而她變得氣急敗壞。當他醉醺醺地出現在她的工作崗位上時,她是那個選擇結束一切的人。“我受夠了,我受夠了這樣的憤怒,我受夠了讓你像這樣喝醉,”她大喊,並開始扇他耳光。他們都很痛苦,但與早先時代的女性不同,她有辦法向前走。
評論家羅傑·伊伯特在《藍色情人節》影評中寫道:“我讀到的評論說,斯安弗朗斯並沒有清楚地展現他們的婚姻爲什麼出了問題。又有誰真的清楚呢?”圖片來源: Alamy
《在一起》則爲我們揭示了當今的有毒婚姻影視作品是如何跟上並適應時代的。詹姆斯·麥卡沃伊和莎朗·霍根飾演的角色是一對未婚夫婦,有一個10歲的兒子(電影中只有他們三個演員)。在新冠居家隔離期間,他們被困在家裏。本片由史蒂芬·戴德利(《時時刻刻》)執導,由劇作家丹尼斯·凱利(《音樂劇瑪蒂爾達》)編劇,將小場景轉化爲優勢,對已經陷入困境的關係進行了深刻的觀察。當這些沒有姓名的人物對着鏡頭和彼此交談時,我們瞭解到他們憤怒和不滿的原因。他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她是一位人權工作者,所以他有錢,但她有道德高地。他們厭惡與對方做愛的想法。
幾個月過去了,新冠疫情和悲傷注入了他們的生活。他們又開始了性生活,連他們自己都感到吃驚。他們說,這是毫無意義的,但感覺非常好。他們的爭吵很尖銳,有時很滑稽,經常很殘酷,因爲演員們順利地克服了對着鏡頭說話的假象。
最後,麥卡沃伊的角色有了一個對他來說如啓示一般的發現,而她隨口猜測,這是他從一首歌裏偷來的想法。他說,他已經恨她很久了,但現在,“我認爲我們有機會以某種方式在這裏結束我們的關係,我們現在的情況是超越了恨的愛,不是很多人都能遇到這種情況。”後一句的看法,在當下而言可能是錯誤的——在21世紀的影視作品中,很多情侶都遇到了類似的情況。
(來源:界面新聞)